[发明专利]多层复合吸能材料及其制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91333.6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30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微波;张锐;许圣鸣;梁龙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青岛沙木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H5/04 | 分类号: | F41H5/04;B32B15/085;B32B15/20;B32B27/06;B32B27/32;B32B7/12;B32B3/06;B32B33/00;B32B3/08 |
代理公司: | 山东康裕律师事务所 37311 | 代理人: | 傅培 |
地址: | 26652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复合 材料 及其 制备 | ||
1.多层复合吸能材料,依次由防护金属板I(1)、高强聚脲涂层(2)、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3)、闭孔泡沫铝(4)和能量处理层组成;其特征在于:相邻各层之间采用粘弹性阻尼材料进行连接;所述能量处理层依次包括夹层金属板(5)、粘弹性阻尼层I(6)、高强度弹簧(8)、薄壁吸能管(7)、粘弹性阻尼层II(9)和防护金属板II(11);所述高强度弹簧(8)的一端固定在粘弹性阻尼层I(6)中,所述高强度弹簧(8)的另一端通过粘弹性阻尼层III(10)固定在薄壁吸能管(7)中;所述薄壁吸能管(7)远离高强度弹簧(8)的一端固定在粘弹性阻尼层II(9)中,且薄壁吸能管(7)内部的粘弹性阻尼层III(10)与外部的粘弹性阻尼层II(9)高度相等;所述高强度弹簧(8)的压并应力为750MPa-900MPa;所述聚脲涂层(2)通过喷涂工艺形成于防护金属板I(1)的内侧,所述聚脲涂层(2)的弹性模量为180MPa~260MPa,聚脲涂层的厚度为6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吸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吸能管(7)的高度h为能量处理层高度H的3/5;所述粘弹性阻尼层II(9)和粘弹性阻尼层III(10)的厚度d均大于吸能管高度h的2/3,小于吸能管高度h的7/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吸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弹性阻尼层I(6)的厚度为10-15mm;所述薄壁吸能管(7)的高度h为30-45mm;所述粘弹性阻尼层II(9)和粘弹性阻尼层III(10)的厚度为20-40mm;所述高强度弹簧(8)的高度不小于薄壁吸能管(7)高度h的1.2倍,且不大于60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层复合吸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吸能管(7)的材质为铝合金;所述夹层金属板(5)采用厚度为3.5-5mm的高强度抗爆合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复合吸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弹性阻尼层采用基于聚脲改性的双组份粘弹性阻尼材料;其中A组分为异氰酸酯,所述异氰酸酯的指数R值为0.8,B组分为氨基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复合吸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3)和闭孔泡沫铝(4)通过互相匹配且左右对称的圆弧-凹槽结构连接,组成二级吸能结构;所述二级吸能结构的高度与吸能管的高度h相同;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3)圆弧结构的两侧起始位置均为二级吸能结构的1/3h处,顶点位置为二级吸能结构的2/3h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复合吸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金属板I(1)和防护金属板II(11)均采用厚度为5-12mm的高强度抗爆合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层复合吸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脲涂层(2)为A、B两组分反应而成,其中A组分为异氰酸酯预聚物,B组分由端氨基聚醚、胺类扩链剂和助剂组成。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多层复合吸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准备防护金属板I,首先在金属板I内侧进行打磨处理,喷涂底漆;待底漆表干后喷涂一定厚度的高强聚脲弹性体,形成高强聚脲涂层;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泡沫铝与聚脲层复合,相邻两层之间采用粘弹性阻尼材料进行连接,常温固定养护24h;结构稳定后将粘弹性阻尼材料浇注于泡沫铝上方,此时复合夹层金属板,常温养护12h;
(b)准备防护金属板II,在金属板内侧表面打磨后,采用少量粘弹性阻尼材料将金属薄壁吸能管固定于防护金属板II表面;待粘弹性阻尼材料表干后,浇注一定厚度的粘弹性阻尼材料于金属薄壁吸能管的四周,即为粘弹性阻尼层II;将高强度弹簧置于金属薄壁吸能管的中心,并向金属薄壁吸能管中浇注与外部的粘弹性阻尼层II等高的粘弹性阻尼材料,得到粘弹性阻尼层III;
(c)将固定有高强度弹簧的防护金属板II倒扣;向夹层金属板上浇注一定厚度的粘弹性阻尼材料,即为粘弹性阻尼层I;迅速将高强度弹簧浸没其中,待粘弹性阻尼层I表干;养护24h后,即可得到多层复合吸能材料。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多层复合吸能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其应用于车辆或者建筑物的防爆抗爆,具体为:将所述复合吸能材料安装/固定在车辆或建筑物的外层,作为吸能防护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青岛沙木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理工大学;青岛沙木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133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