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步减排CH4 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91040.8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64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朱义族;郑宁国;李雅颖;姚槐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 |
主分类号: | A01B79/00 | 分类号: | A01B79/00;A01B79/02 |
代理公司: | 浙江中桓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5 | 代理人: | 陈道升 |
地址: | 36102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步 ch base sub | ||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与农业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步减排CH4与N2O并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秸秆粉碎后,均匀抛撒于稻田表面,并翻耕入土;采用逐步淹水的方式引水泡田,逐步增加稻田土壤内水分含量,直至水面高度为1‑5cm。所述逐步淹水的方式为:在泡田期间,引水灌溉2‑4次,每次引水灌溉间隔时间为3‑8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与农业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步减排CH4与N2O并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CH4和N2O是农田生态系统排放的主要温室气体,其增温潜势分别是CO2的25倍和298倍,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会破坏臭氧层、增加全球变暖的风险。同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农田土壤所产生的CH4和N2O排放量的占比分别高达52%和60%,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稻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殊的生产管理方式,使稻田成为温室气体CH4和N2O的重要来源。针对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的研究众多,主要集中在灌溉方式的变化。不同的灌溉方式造成土壤水分变化的差异,从而引起温室气体排放的不同。研究表明,在CH4和N2O的产生与排放具有明显的“此消彼长”的关系。传统灌溉方式(即长期淹水)使N2O被彻底反硝化为N2,降低了N2O的排放,但是长期淹水使土壤长期处于厌氧环境中,反倒会促进CH4的产生和排放;深水灌溉,水稻田的淹水深度高于正常灌水深度(2厘米),达到5厘米至10厘米,较深的水阻碍了厌氧环境下产生的CH4由下至上传输,降低CH4排放,但是操作复杂,需要大量水,不是理想的减排方法;节水灌溉方式,包括间歇灌溉,灌溉和晒田相间隔,虽然增加了土壤的通气性,提高了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使CH4的产生受到抑制,但土壤干湿交替的阶段是N2O产生和排放的高峰期。因此,针对不同灌溉方式对温室气体CH4和N2O的减排潜力,通常是非此即彼,只能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
秸秆是一种优良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其还田也是普遍受到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秸秆还田不仅使农作物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并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同时还具有降低温室气体N2O排放的潜力。研究表明,作物秸秆的高C/N比值,使其在分解过程中同化更多的无机氮,减少土壤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底物,从而降低N2O。然而,秸秆也是土壤CH4产生的主要原料之一,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认为,稻田秸秆还田会增加CH4的排放。
因此,如何有效地实现稻田温室气体CH4和N2O的综合减排,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与排放,成为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究、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稻田温室气体N2O与CH4同步减排以及提高土壤肥力的管理方法,通过秸秆还田配合逐步淹水的水分管理措施,不仅有效实现稻田温室气体CH4与N2O的同步减排,且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实现废弃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达到最优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同步减排CH4与N2O并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未经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10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波干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光配线网络运行管控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二甲基癸二醛、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抗血栓的N-丁基-2,2-二甲基-4-氧代-四氢咪唑并吡啶并吲哚及其合成和应用
- N-[2-(5,5-二甲基-1,3-二氧六环-2-基)-乙基]氨基酸及其合成与应用
- 1,2,3,5,11,11a-六氢-3,3-二甲基-1-氧代-6H-咪唑[3’,4’:1,2]并吡啶[3,4-b]并吲哚-2-取代乙酸甲酯及其制备和应用
- 一种作为疏水药物纳米制剂载体的可生物降解两亲聚磷腈的组成及其合成方法
- 一种单组分环氧基改性丙烯酸树脂及其应用
- 二硫或多硫低聚氨基酸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环己烯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吡嗪衍生物、其制备方法与含有它们的药物
- 噻唑苯并杂环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含有它的药物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