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煤矿传送带钢绳芯损伤探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0968.4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9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周敬;田建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东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85 | 分类号: | G01N27/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化装置 传送带 检测装置 钢绳芯 磁场 传送带传送方向 传感器检测 传送方向 损伤探测 饱和 损伤 垂直 煤矿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煤矿传送带钢绳芯损伤探测装置,包括传送带,传送带沿传送方向两侧分别设有磁化装置和检测装置,磁化装置与检测装置之间的距离为60cm,磁化装置和检测装置个数分别为两个并且分别位于垂直于传送带传送方向的两侧。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结构合理,通过对磁化装置和检测装置进行设计,使传送带钢绳芯经过磁化装置磁场达到均匀饱和,传感器检测钢绳芯磁场能够精确反映单一钢绳芯损伤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绳芯探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煤矿传送带钢绳芯损伤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钢丝绳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起重运输、机械传动、船舶牵引,矿井提升,运输索道等领域。在煤矿挖掘运输过程中,钢丝绳用在煤矿传送带中,多根钢绳芯作为主要受力结构保证传送带安全,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断丝、锈蚀、疲劳、接头断裂等损伤,严重影响生产安全甚至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对煤矿传送带钢绳芯的损伤探测十分重要。
目前对传送带钢绳芯的检测采用磁检测方法最为有效,而漏磁检测是检测传送带钢绳芯的有效检测手段。由于钢绳芯一般采用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导磁性,适合进行漏磁检测。
漏磁检测需要对钢绳芯进行轴向磁化,使钢绳芯轴向磁场达到饱和状态,每根钢绳芯可穿过的磁力线达到最大值,在该种情况下,钢绳芯出现断丝、断裂等损伤,磁力线从钢绳芯表面的空气中泄露出来,形成漏磁场,通过检测该漏磁场的磁特征可以判断钢绳芯的损伤状态。
漏磁检测方法有一定的优势和不足:设备在给钢绳芯施加轴向磁场时,由于磁化方式、磁体尺寸及位置的不同,会导致钢绳芯磁场无法饱和,钢绳芯内部磁感应强度不能保持稳定,在无缺陷位置和有缺陷位置产生的磁场变化不规律,导致检测信号漏检或虚报;由于漏磁检测针对单根钢绳芯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但对于煤矿传送带中多根钢绳芯并排检测具有一定的困难,传感器检测范围非常有限,多根钢绳芯并列会造成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加强或减弱,同时传感器不同的排列位置也会影响信号的采集,导致钢绳芯损伤信息的漏检和虚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煤矿传送带钢绳芯损伤探测装置,其结构合理,通过对磁化装置和检测装置进行设计,使传送带钢绳芯经过磁化装置磁场达到均匀饱和,传感器检测钢绳芯磁场能够精确反映单一钢绳芯损伤状态。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煤矿传送带钢绳芯损伤探测装置,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沿传送方向两侧分别设有磁化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磁化装置与检测装置之间的距离为60cm,所述磁化装置和检测装置个数分别为两个并且分别位于垂直于传送带传送方向的两侧,所述磁化装置分别包括无磁性支撑架一,所述无磁性支撑架一上端分别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内分别设有磁化结构,所述磁化结构为由多个长条形永磁体组成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检测装置分别包括无磁性支撑架二,所述无磁性支撑架二上方分别设有磁传感器,其中一个所述无磁性支撑架二一侧外侧壁设有检测控制主板,所述磁传感器通过电缆与检测控制主板相连。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与现有的传送带钢绳芯检测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描述的装置采用对钢绳芯饱和磁化后,磁场均匀区域增大,钢绳芯磁场均匀饱和,检测传感器能定位检测单一钢绳芯损伤状态,避免了因为钢绳芯不能均匀磁化、磁场不饱和造成的误差,也提高了单根钢绳芯损伤定位的准确性;显著提高了煤矿传送带钢绳芯损伤探测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煤矿传送带钢绳芯损伤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传送带、2-无磁性支撑架一、3-腔体、4-长条形永磁体、5-无磁性支撑架二、6-磁传感器、7-检测控制主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东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东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09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