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克服肿瘤耐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90133.9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54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蔡林涛;何华美;刘兰兰;梁锐晶;周海梅;潘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35/748 | 分类号: | A61K35/748;A61K45/06;A61K31/704;A61P35/00;A61P35/04;C12Q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智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86 | 代理人: | 崔艳峥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克服 肿瘤 耐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蓝细菌的新功能,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下通过光合作用产氧改善肿瘤缺氧,能够有效克服阿霉素等化学药耐药问题。由于蓝细菌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氧,在有氧条件下,肿瘤细胞下调低氧缺氧因子可以抑制多药耐药基因,抑制P‑糖蛋白的表达来抑制癌细胞对阿霉素的外排作用,从而克服癌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提高抗肿瘤疗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克服肿瘤耐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化学疗法与手术疗法、放射疗法相比最大的优点在于化疗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方法。通过口服、注射等方式,化疗药物可以通过人体循环系统到达全身,因此对癌症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甚至游离的循环肿瘤细胞都有杀伤作用。通过自然提取、人工合成和大量的筛选,许多药物己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应用,目前常见的化疗药物有阿霉素、5-氟尿嘧啶、喜树碱、紫杉醇、依托泊苷、顺钼等。然而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杀伤正常细胞,影响正常组织器官的功能,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并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创伤。此外,多数传统化疗药物水溶性差,分子量小,这些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状况差,血液循环时间短,限制了化疗时间窗,体内复杂的环境也会改变药物的结构和性质,使其难以充分发挥抗癌效果。更严重的是,在化疗过程中,肿瘤可通过自身调整以防御或适应化疗药物对肿瘤的杀伤作用,产生对单一药物或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肿瘤的耐药性常常导致化疗失败,肿瘤耐药性可以是固有的(原发性耐药),也可以是化疗过程中肿瘤细胞屡次接触化疗药物的过程中产生的(获得性耐药)。肿瘤耐药一旦形成,药物就不能发挥抗癌作用。即使大部分的肿瘤细胞被杀死了,剩余的小部分耐药细胞依然会继续生长,造成癌症的复发,并使得后续的化疗失败。药物耐受性是癌症化疗的大难题。因此,要想彻底消灭癌细胞,首先要研究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的生物学原理,揭示瘤细胞的不死之谜。多药耐药性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它的发生是肿瘤细胞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内产生的多种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能够应用于临床的克服肿瘤耐药性的药物和方法。肿瘤的耐药性是肿瘤对药物产生的重要防御机制,肿瘤耐药机制的产生比较复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化疗药物摄取量减少;化疗药物外排量增加;药物活化作用减弱,细胞解毒作用增强;DNA损伤修复功能增强;细胞凋亡的抑制,抗凋亡系统活化增强;药物的囊泡隔离等。药物杀伤肿瘤的作用依赖于其在肿瘤内的积累浓度,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摄取量的减少使药物杀伤肿瘤作用减弱。许多药物以自由扩散或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肿瘤,研究者从对甲氨蝶呤的递送实验中发现,载体蛋白的结构改变使药物与载体蛋白的结合能力下降导致细胞对化疗药物摄取减少从而致使肿瘤耐药性产生。而且研究发现,机体的解毒机制和清除机制会随着药物的进入被激活,导致药物代谢加快,使细胞摄取药物量减少,导致耐药。许多以DNA为作用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作用机制是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抑制DNA复制和转录,使肿瘤细胞不能正常增殖导致死亡。但是随着化疗药物的广泛使用,DNA修复能力不断增强,致使肿瘤耐药性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01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