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施工用洞内机械桩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0042.5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7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吴宝华;陈树禹;田飞飞;宋俊伟;李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13/04;E02D13/08;E02D15/06;E02D5/68;E02D33/00;E02D29/16;E02D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壹川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65 | 代理人: | 贾彦虹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施工 用洞内 机械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施工用洞内机械桩施工工艺,涉及机械桩施工技术领域,主要为了解决机械桩施工效率较低不稳固的问题;该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泥浆拌制:集泥浆样品后存储于护筒内,储存泥浆每8小时搅拌一次;S2钻进;S3清孔:钻头抵达设计标高后,钻机停止进尺,原地保持钻机慢档旋转,不断搅碎桩尖处的土块;S4钢护筒安装:成孔后安装钢护筒,钢护筒采用多节式;S5钢筋笼制作及安装;S6水下混凝土灌注;S7现场试验及桩身检测。该施工工艺采用泥浆每8小时搅拌并对搅拌的泥浆测定比重等数据可有效保证泥浆的均匀性及合格度,同时以四角桩控制,钻头对准十字线交点可保证钻进的定位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桩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地铁施工用洞内机械桩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钻孔灌注桩成孔检测,常规情况下灌注桩系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桩又可分为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等几类。而钻孔灌注指利用钻孔机械钻出桩孔,并在孔中浇筑混凝土(或先在孔中吊放钢筋笼)而成的桩,根据钻孔机械的钻头在土的含水层中施工,又分为泥浆护壁成孔和干作业成孔及套管护壁三种方法。
地铁在施工过程中的车站中桩基础及边桩拟采用机械成孔,再进行灌注成为机械桩,而机械桩在施工过程中,灌注混凝土容易产生气囊而造成断桩情况,传统施工方法效率较低不稳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施工用洞内机械桩施工工艺,以解决机械桩施工效率较低不稳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铁施工用洞内机械桩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泥浆拌制:集泥浆样品后存储于护筒内,储存泥浆每8小时搅拌一次,每次搅拌泥浆并测定泥浆比重、粘度、含砂率和胶体率,泥浆制作好后搁置24小时;
S2钻进:泥浆箱存一部分泥浆后正式钻孔,钻机对位要以四角桩控制,钻头对准十字线交点,符合要求后开始钻进,开孔时做到稳、准、慢,钻进过程要及时补充制备好的泥浆;
S3清孔:钻头抵达设计标高后,钻机停止进尺,原地保持钻机慢档旋转,不断搅碎桩尖处的土块,泥浆同时通过泥浆泵进入孔中补充,自然溢出,用泵吸反循环将孔内的泥土带出;
S4钢护筒安装:成孔后安装钢护筒,钢护筒采用多节式且相邻的钢护筒之间采用外法兰连接并在每个连接节点处加设止水条;
S5钢筋笼制作及安装:在钢筋圈制作台上制作螺旋筋及架立筋并按要求焊接,再将加强筋按2m的间距套入主筋,并与主筋焊接,多节钢筋笼经各个竖井的提升塔架吊入洞内;
S6水下混凝土灌注:采用地面布置混凝土60型地泵将混凝土由地泵导管进行浇筑;
S7现场试验及桩身检测:钻孔灌注桩在钻进过程中检查地质组成情况以及对桩身完整性进行监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步骤S2中对于砂层采用轻压、低档慢速、大泵量、稠泥浆钻进;对于亚粘土层采用低档慢速、大泵量、优质泥浆钻进;对于粘土层采用中档慢速、大泵量、稀泥浆钻进;对于卵石层采用轻压、低档慢速、优质泥浆钻进。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步骤S3清孔方式为泵吸反循环清孔。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清孔次数为两次,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先将钻头提离孔底约50mm,进行第一次换浆清孔,在下钢筋笼时,灌注混凝土前,进行第二次清孔。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钢护筒采用长度为16m、壁厚10mm和外径1700mm的钢管,每节钢护筒长度为2.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00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上料机及上料方法
- 下一篇:可穿戴设备的连接带及可穿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