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变压器绝缘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89035.3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7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朱毅;贾善杰;李勃;巩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山东智源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济南经纬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23/08 | 分类号: | C09D123/08;C09D109/06;C09D7/61;C09D7/65;C09D191/02;C09D5/25;H01F27/32;H01F41/12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敏 |
地址: | 25002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变压器 绝缘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变压器绝缘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电力变压器绝缘层由内到外包括内绝缘层和外绝缘层;所述内绝缘层包括如下各组分:52‑68重量份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2‑26重量份的乙烯‑辛烯共聚物、10‑24重量份的丁苯橡胶、15‑22重量份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21‑32重量份的阻燃剂、0.1‑0.8重量份的抗氧剂、0.5‑0.8重量份的硫化剂、1.6‑2.8重量份的交联剂、0.4‑0.9重量份的抗静电剂、5‑8重量份的玻璃碳;所述外绝缘层包括如下组分:4‑18重量份的硅酸钙、26‑58重量份的工业油膏、12‑34重量份的氮化硼、2‑25重量份的二氧化钼;6‑22重量份的石墨、1‑9重量份的二氧化钛。本发明能够提高绝缘性能,且兼具弹性和柔韧性,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变压器绝缘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用来变换交流电压、电流而传输交流电能的一种静止的电器设备。它是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实现电能传递的。变压器就其用途可分为电力变压器、试验变压器、仪用变压器及特殊用途的变压器;其中的电力变压器是一种静止的电器设备,是用来将某一数值的交流电压(电流)变成频率相同的另一种或几种数值不同的电压(电流)的设备,也是电力输配电、电力用户配电的必要设备。
在输变电设备上设置绝缘层是提高配电网绝缘化和供电可靠性的利器,它能有效防止裸露的配电设备电气接头由于人为碰触、小动物或杂物搭接、酸雨腐蚀等造成的停电和触电事故。目前,国内外用于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的外绝缘材料以有机材料为主,主要包括环氧树脂、乙丙橡胶和硅橡胶等。硅橡胶尤其是热硫化硅橡胶在抗劣化、耐漏电起痕及电蚀损、憎水性和防污性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已逐渐取代其他复合绝缘材料,在输变电设备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现有的硅橡胶材料存在由于高电压受热膨胀引起的电泄露,以及阻燃性能不足而导致输变电设备易出现安全隐患的技术难题。由于电力变压器是一种重要的输电设备,其性能至关重要,尤其是绝缘性能,更关系到其使用的安全性,目前的绝缘层随着使用期限的延长,绝缘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绝缘性能好的电力变压器绝缘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力变压器绝缘层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电力变压器绝缘层及其制备方法,提高绝缘性能,且兼具弹性和柔韧性,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力变压器绝缘层,所述电力变压器绝缘层由内到外包括内绝缘层和外绝缘层;所述内绝缘层包括如下各组分:52-68重量份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2-26重量份的乙烯-辛烯共聚物、10-24重量份的丁苯橡胶、15-22重量份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21-32重量份的阻燃剂、0.1-0.8重量份的抗氧剂、0.5-0.8重量份的硫化剂、1.6-2.8重量份的交联剂、0.4-0.9重量份的抗静电剂、5-8重量份的玻璃碳;
所述外绝缘层包括如下组分:4-18重量份的硅酸钙、26-58重量份的工业油膏、12-34重量份的氮化硼、2-25重量份的二氧化钼;6-22重量份的石墨、1-9重量份的二氧化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采用以下另一种技术方案来实现:
电力变压器绝缘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所述内绝缘层的制备;
2)所述外绝缘层的制备;
3)将所述外绝缘层覆盖在所述内绝缘层上表面,制得所述电力变压器绝缘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内绝缘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山东智源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济南经纬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山东智源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济南经纬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90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红外感应的智能风扇
- 下一篇:一种己内酰胺重排液色度的测定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