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联系人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188560.3 | 申请日: | 2019-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3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华;周世莉;姜荭;刘钊;罗佳明;徐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G06F16/24;G06F16/95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林哲生 |
| 地址: | 10081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系人 信息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系人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查询请求;根据查询请求,在预设联系人数据库中进行查询,得到目标联系人,其中,预设联系人数据库中包括了多个维度的联系人的关联信息;判断是否接收到与目标联系人相匹配的信息触发方式,如果是,通过信息触发方式,建立与目标联系人的信息通道,使得通过信息通道将目标消息发送至目标联系人;如果否,生成与目标联系人相匹配的图形码,并将图形码发送至与查询请求发出者相匹配的终端。通过将联系人信息进行整合,并且能够对查找得到的联系人进行信息的自动触发,或者将联系人信息自动生成图形码供用户使用,实现了提升处理效率和用户体验效果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联系人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网络联络方式作为联系他人的最主要的方式。尤其在工作过程中,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通常工作人员内部之间联系会基于公司内网实现。而联络其他人员也会通过电话或邮件的方式进行,这就使得,在查找联系人的过程中,由于联系人信息较为分散会比较繁琐。并且,在查找到联系人以后又需要通过不同的应用进行联系消息的发送,使得处理器在处理过程中需要频繁跳转不同的应用,占用过多的处理资源,造成处理效率低以及用户体验效果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联系人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实现了提升处理效率和用户体验效果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联系人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查询请求;
根据所述查询请求,在预设联系人数据库中进行查询,得到目标联系人,其中,所述预设联系人数据库中包括了多个维度的联系人的关联信息;
判断是否接收到与所述目标联系人相匹配的信息触发方式,如果是,通过所述信息触发方式,建立与所述目标联系人的信息通道,使得通过所述信息通道将目标消息发送至所述目标联系人;
如果否,生成与所述目标联系人相匹配的图形码,并将所述图形码发送至与所述查询请求发出者相匹配的终端。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各个采集维度的联系人的第一信息,所述采集维度表征联系人原始通讯录的来源维度;
获取各个信息维度的联系人的第二信息,所述信息维度表征联系人的联系资料的维度;
依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创建得到预设联系人数据库。
可选地,所述采集维度包括本地通讯录维度、内网通讯录维度、外网通讯录维度和个人通讯录维度;
所述信息维度包括姓名、手机号码、座机号码、邮箱地址、职位信息和公司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维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查询请求,在预设联系人数据库中进行查询,得到目标联系人,包括:
对所述查询请求进行解析,获得查询标识;
依据所述查询标识,在预设联系人数据库中进行查询,得到初始联系人;
若所述初始联系人包括至少两个联系人,获取与所述查询请求发出者相匹配的用户标识;
依据所述用户标识在所述初始联系人中确定目标联系人。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信息触发方式,建立与所述目标联系人的信息通道,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与所述目标联系人相匹配的信息触发方式,获取所述目标联系人的信息触发方式,在所述目标联系人的信息触发方式中筛选出与接收到的信息触发方式相匹配的目标信息触发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85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