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涤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88523.2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4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徐仁助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仁助 |
主分类号: | D01F6/92 | 分类号: | D01F6/92;D01F1/10;C08G63/183;C08G63/78;C08G63/86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唐迅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涤纶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涤纶纤维,所述涤纶纤维按重量份包括90‑95份涤纶切片、3‑5份活性炭、2‑3份弹性剂,所述涤纶切片是以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原料,并添加催化剂和石墨烯后采用直接酯化法而得,所述催化剂是三氧化二锑、二氧化锗和醋酸锑的混合物,其质量比是1:1:1;所述弹性剂按重量份包括30‑4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弹性体、20‑30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弹性体、5‑10份三元乙丙橡胶、10‑15份填料。本发明得到的涤纶纤维,其通过对涤纶切片进行适当的改性以提高纤维的手感,同时在涤纶切片的制备上加入催化剂和石墨烯,从而提高聚酯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特别是涤纶纤维。
背景技术
涤纶(PET)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光、耐化学腐蚀等优良特性,是各种合成纤维中产量最高、应用面最广的一种合成纤维,大量用于衣料、窗帘、幕布、床上用品、室内装饰及各种特殊材料。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涤纶纤维的性能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涤纶的升级换代是目前发展的重要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涤纶纤维,以及该纤维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涤纶纤维,所述涤纶纤维按重量份包括90-95份涤纶切片、3-5份活性炭、2-3份弹性剂,所述涤纶切片是以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原料,并添加催化剂和石墨烯后采用直接酯化法而得,所述催化剂是三氧化二锑、二氧化锗和醋酸锑的混合物,其质量比是1:1:1;所述弹性剂按重量份包括30-4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弹性体、20-30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弹性体、5-10份三元乙丙橡胶、10-15份填料。
本发明中的涤纶纤维包括涤纶切片、活性炭和弹性剂,将涤纶切片与活性炭和弹性剂组合,能够提高涤纶纤维的弹性和强度,所述弹性剂中以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弹性体、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弹性体为主体弹性体,并配合三元乙丙橡胶,从而使得多种弹性体能够共同发挥作用,最终提高整体的弹性,改善了涤纶纤维的手感。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制备涤纶切片,以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原料,并添加催化剂和石墨烯后采用直接酯化法而得涤纶切片,其中催化剂占涤纶切片总重量的0.1-0.5%,石墨烯占涤纶切片总重量的0.5-0.8%;
第二步:制备弹性剂,首先将30-4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弹性体、20-30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弹性体、5-10份三元乙丙橡胶、10-15份填料混合均匀,加热反应30min,待冷却后研磨成粉即得弹性剂;
第三步:制备涤纶纤维,然后将90-95份涤纶切片、3-5份活性炭、2-3份弹性剂混合均匀加入到螺杆挤压机中进行高速纺丝,喷丝板为异形喷丝孔,熔体温度为270-290℃,连续纺丝速度为2000-5000米/min,最终得到涤纶纤维。
所述涤纶切片制备时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质量比是1:1.5。
本发明得到的涤纶纤维,其通过对涤纶切片进行适当的改性以提高纤维的手感,同时在涤纶切片的制备上加入催化剂和石墨烯,从而提高聚酯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涤纶纤维,所述涤纶纤维按重量份包括92份涤纶切片、5份活性炭、3份弹性剂,所述涤纶切片是以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原料,并添加催化剂和石墨烯后采用直接酯化法而得,所述催化剂是三氧化二锑、二氧化锗和醋酸锑的混合物,其质量比是1:1:1;所述弹性剂按重量份包括3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弹性体、20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弹性体、50份三元乙丙橡胶、10份填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仁助,未经徐仁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85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