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主动径向加压提高温热充液拉深成形贴模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87879.4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0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晶;曹洪营;李连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26/031 | 分类号: | B21D26/031;B21D26/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主动 径向 加压 提高 温热 充液拉深 成形 贴模性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金属板材加工领域,尤其适用于高性能难成形的铝合金、镁合金及钛合金等板材。具体公开了一种通过主动径向加压提高温热充液拉深成形贴模性的方法,包括:对板料保温,然后合模进行温热充液预胀工序,使板料取得凸模异形底的形状;在保持合理液压值加载前提下,同时凸模下行进行温热充液拉深工序;同时,根据板料异形底的贴模变化情况,通过主动的液压加载对板料的径向进行合理、均匀的液压加载;凸模下行至工件合格尺寸位置,进行保压定形工序;最后,卸压开模。本发明能在满足工件成形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温热充液拉深成形中板料径向施加主动的液压载荷,有效阻止成形板料异形底部分在拉深过程中被复位,提高异形底件的贴模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板材加工领域,尤其适用于高性能但难成形的铝合金、镁合金及钛合金等合金板材,应用于航空、航天以及汽车轻量化等高端技术领域的一种通过主动径向加压提高温热充液拉深成形贴模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航天以及汽车轻量化等高端技术发展不断要求零构件的高性能化、轻量化、高可靠性、高精度,使得所用材料轻质高强但十分难变形,如高性能铝合金、镁合金以及钛合金等,尤其目前汽车领域正快速向着轻量化、高质量且复杂造型发展的趋势,汽车的覆盖件以及结构件成形工艺急需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以期实现轻量化和节能环保的要求。
针对这一重大需求和挑战,瞄准先进成形制造研究的前沿,本发明提出一种通过主动径向加压提高温热充液拉深成形贴模性的方法,提高零件的成形精度。温热充液拉深成形是目前板料拉深成形领域被广为研究与逐渐适用到生产应用中的一种先进拉深成形方式,以流体介质、粘性介质以及颗粒型介质等等作为软模去替换原本的刚模,使得温热板料在贴模性、拉深比等方面都得到提高。但该种成形技术对于一些复杂异形底拉深件的贴模性仅能通过液室的液压载荷大小去控制。在拉深过程中,由于材料加热软化,已贴模的异型底部材料,往往在较大的径向拉应力作用下被拉开使贴模性降低。要提高贴模性就需要加大液室压力阻止贴模部分板料在拉深中复位(即已成形部分被回复),而过大的液室压力会使拉深中的板料减薄严重,影响了成形件成形质量。
由此可见,现有拉深成形技术在提高一些复杂异形底拉深件贴模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能阻止在温热充液拉深成型中异形底贴模部分板料的减薄,进一步提高复杂异形底拉深件的贴模性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主动径向加压提高温热充液拉深成形贴模性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板料径向施加线性推力不仅可阻止异形底贴模部分板料在拉深中被复位(即已成形部分被回复),还阻止了在温热充液拉深成形中异形底贴模部分板料的减薄,进一步提高复杂异形底拉深件的贴模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通过主动径向加压提高温热充液拉深成形贴模性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对板料进行一定时间、温度的保温,然后合模加载合理的凹模液压进行温热充液预胀工序,使板料取得凸模异形底的形状;
S2在保持加载合理凹模液室液压的前提下,同时凸模继续下行进行温热充液拉深工序;
S3在预胀后期以及凸模下行进行拉深过程的同时,根据板料异形底的贴模变化情况,通过独立、主动的径向液压加载系统对板料的半径方向进行加载合理、均匀的液压载荷;
S4凸模下行至工件合格尺寸位置停止,进行凹模液室压力为保压定型压力值的保压定形工序;
S5该温热充液拉深成形工序完成,卸压开模取件。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S2具体为:为了保证从预胀后到温热充液成形完成整个过程中工件异形底部分的良好贴模性,其板料下的凹模液室压力依次是预胀压力值、拉深过程压力值、保压定型压力值三个过程逐一阶梯递增加载的;在凸模继续下行进行温热充液拉深成形时,保持凹模液室进行加载该合理的拉深过程液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78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