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颗粒活性炭水力排出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186841.5 | 申请日: | 2019-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6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 发明(设计)人: | 薛红兵;闵磊;樊时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合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240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 活性炭 水力 排出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活性炭水力排出装置,包括活性炭吸附罐,活性炭吸附罐右侧设有扫线管,扫线管底部设有卸碳切断球阀,扫线止回阀外侧设有卸碳气动球阀,卸碳气动球阀外侧设有卸碳玻璃管视镜,扫线管底部连接有卸碳管,卸碳管端部设有流化喷头,流化喷头底部设有流化立管,流化立管底部设有解堵法兰,流化立管边侧设有流化横管,活性炭吸附罐外侧设有控制箱,流化喷嘴盖板覆盖设置在流化喷头顶部,中心轴位于流化喷头中心,喷射孔设置在流化喷嘴本体切向分布于喷嘴本体的圆周上。该种颗粒活性炭水力排出装置采用水力卸碳具有劳动强度低,卸碳速度快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活性炭吸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颗粒活性炭水力排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收紧,对外排水的水质要求越来越高,部分园区和污水厂的COD排放提高到一级A(COD<50mg/l),甚至有些地方提到地表Ⅲ类(COD<30mg/l),对于污水处理厂COD从100mg/l降到30~50mg/l现有的芬顿、氧化等技术不是运行成本过高就是在会产生更多的污泥,活性炭吸附工艺显得越来越有优势,以前作为保安工艺的设备---活性炭吸附设备变成必备的工艺设备。活性炭不同于砂滤设备存在吸附饱和的问题,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活性炭,作为保安工艺的活性炭吸附罐(柱),活性炭的更换周期1年才更换一次,而作为必备工艺的活性炭吸附罐(柱),活性炭更换的周期减少到2个月甚至1个月,换炭的工作量大大的矛盾凸显出来。为减少人工卸碳的工作强度,所以我们需要一款新型的颗粒活性炭水力排出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满足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颗粒活性炭水力排出装置,以解决其人工卸碳工作强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颗粒活性炭水力排出装置,包括
活性炭吸附罐,所述活性炭吸附罐右侧设有扫线管,所述扫线管底部设有卸碳切断球阀,所述卸碳切断球阀底部设有流化横管法兰,所述流化横管法兰内侧设有流化气动蝶阀,所述流化气动蝶阀内侧设有流化止回阀,所述扫线管中心设有扫线气动阀,所述扫线气动阀底部设有扫线止回阀,所述扫线止回阀外侧设有卸碳气动球阀,所述卸碳气动球阀外侧设有卸碳玻璃管视镜,所述扫线管底部连接有卸碳管,所述卸碳管端部设有流化喷头,所述流化喷头底部设有流化立管,所述流化立管底部设有解堵法兰,所述流化立管边侧设有流化横管,所述活性炭吸附罐外侧设有控制箱;
流化喷头,包括流化喷嘴本体、流化喷嘴盖板、喷射孔、中心轴,所述流化喷嘴本体为流化喷头主体,所述流化喷嘴盖板覆盖设置在流化喷头顶部,所述中心轴位于流化喷头中心,所述喷射孔切向分布于喷嘴本体的圆周上。
优选的,所述喷射孔的开孔方向与中心轴成一定的角度α,并且切向分布于流化喷嘴本体的圆周上。
优选的,所述流化横管通过法兰和管道与卸炭泵连接。
优选的,所述卸碳管和流化横管焊接固定到活性炭吸附罐侧壁。
优选的,所述流化立管和解堵法兰下伸至活性炭吸附罐底部的椭圆形封头并与盲板封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与活性炭吸附罐通过电气元件组合成的控制回路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装置采用水力作为卸碳的驱动力,具有劳动强度低,卸碳速度快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活性炭罐人工卸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流化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合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合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68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