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模成型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86723.4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08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宗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裕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24 | 分类号: | B23P15/24;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型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钢模成型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中应用到待生成钢模的三维模型数据,所述三维模型数据中包括一个二维成型面及一个垂直于所述二维成型面的第三维成型方向。钢模成型控制方法通过二维焊接机实现包括:通过三维模型数据提取所述二维成型面上的多个凸点的平面位置信息。获取多个凸点沿第三维成型方向的高度信息;根据高度信息划分为多个高度等级;根据凸点元素数据在冲压机上冲压成型多个等级对应的凸点件;对应当前凸点位置焊接对应的凸点件获取加工后钢模基板。从而本发明解决了立体建筑物造型时,钢膜无法实现建筑材料均匀支撑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建材制造领域,尤其涉及钢模成型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建筑的实施中,在地面或墙体的铺设过程中,为提高建筑的结构强度,通常会使用钢膜板对其加强。现有的钢膜板多为栅格结构,其板材的一个覆盖面通过栅格可以对混凝土或水泥等建筑材料产生附着性,从而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但在一些需要三维造型的情况下,上述钢膜则无法对铸形产生厚度幅度变化的部位附着,从而无法保证建筑本身整体的机构强度。针对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多采用在建筑内部增设加强筋的方式给予解决,但加强筋缺乏与整体钢膜的连接,因此其承力强度低且成本高、使用操作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钢膜无法实现建筑材料均匀支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钢模成型控制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模成型控制方法,该方法中应用到待生成钢模的三维模型数据,三维模型数据中包括一个二维成型面及一个垂直于二维成型面的第三维成型方向,二维成型面具有一个第一维成型方向及一个能够垂直于第一维成型方向的第二维成型方向。钢模成型控制方法通过二维焊接机实现,二维焊接具有一个能够在二维成型面上移动且实现焊接的焊接头。
钢模成型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1,通过三维模型数据提取二维成型面上的多个凸点的平面位置信息。多个凸点为其第三维成型方向的距离大于设定高度的点。
步骤S102,获取多个凸点沿第三维成型方向的高度信息。
步骤S103,根据高度信息划分为多个高度等级。对应每个高度等级生成多个等级所对应的凸点元素数据。
步骤S104,根据凸点元素数据在冲压机上冲压成型多个等级对应的凸点件。
步骤S105,在二维焊接操作台上放置待加工钢模基板。
步骤S106,依次根据各凸点的平面位置信息驱动二维焊接操作台的焊接头移动到当前凸点位置。
步骤S107,对应当前凸点位置焊接对应的凸点件获取加工后钢模基板。凸点件为步骤S104所冲压的多个等级对应的凸点件。
在本方法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二维成型面上具有多个凹孔阵列。凹孔阵列中每一个凹孔的深度为凹孔垂直于二维成型面凹入的深度。
步骤S107后还包括:
步骤S108,根据凹孔阵列的位置及二维成型面凹入的深度生成冲压控制信息。
步骤S109,将步骤107焊接后的加工后钢模基板放置于具有平面冲压台的冲压机上。根据步骤S108中所获取的冲压控制信息冲压加工加工后钢模基板。
在本方法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凹孔阵列中每一个凹孔的孔口形状为圆形或方形。
在本方法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凸点位于多个凹孔阵列的间隙位置。
在本方法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二维焊接操作台包括:一个机架。一个第一维导轨,其平行于第一维成型方向设置于机架。一个第二维导轨,其平行于第二维成型方向且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一维导轨。焊接头沿第二维导轨延伸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二维导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裕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裕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67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