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永磁式磁悬浮列车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86156.2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7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曹治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治猛 |
主分类号: | B60L13/04 | 分类号: | B60L13/04;E01B25/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43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永磁 磁悬浮 列车 | ||
一种永磁式磁悬浮列车,包括承重滑块、轨道、车厢、水平位置调节装置。承重滑块与轨道两者之中有一个的横截面为C形,另一个的横截面之两边平行,且两侧边的宽度小于C形横截面之缺口的水平宽度;C横截面的部分开口朝竖直方向,在水平位置调节装置的作用下,非C形横截面的部分处在C形开口的水平位置正中间。轨道由导磁性铁磁材料加工而成,承重滑块内设置有永磁铁,经过磁路在C形开口内形成磁场,进而在轨道内产生感应磁场。在磁场力的作用下,承重滑块与轨道之间自动保持在稳定的垂直距离,由此保证车厢处在悬空状态行驶。承重滑块与轨道之间的悬空距离随承重滑块受到的载荷而发生变化,可通过增加永磁铁来增加系统载荷的承受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悬浮导轨技术,尤其涉及磁悬浮列车。
技术背景
在当前磁悬浮列车技术中,主要采用同性相斥和异性相吸两种方法来实现磁悬浮。
同性相斥的技术,就是让轨道上面的磁极性与列车底面对应的磁极性相同,在两者之间产生排斥力,从而将列车托起,使其悬浮于轨道上方,实现无摩擦运行。在实际试验中,主要是在列车上利用超导线圈来产生高强度的磁场,并在轨道上感应出相对应的磁场,从而产生排斥力,将列车托起。此种方法虽然比较容易让列车与轨道之间形成较大的悬浮距离,便于列车高速行驶,但受到目前超导材料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其生产和运营成本高昂,严重限制了此技术的推广应用。
异性相吸的技术,目前主要是在铁磁性轨道的下平面设置磁铁,磁铁与列车相连接,磁铁与轨道之间产生强大的吸力,从而吊起列车使其运行。由于磁铁之间的吸引力会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出现快速衰减,在车体重量不变的情况下,距离较大时就很容易脱落,距离较小时又很容易吸合在一起。为确保车体与轨道之间保持稳定的距离,需要花费大量的电力动态调节车体中磁铁的磁场强度,由此给控制技术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也浪费了大量的电力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永磁式磁悬浮列车,它包括承重滑块、轨道、车厢、水平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承重滑块与轨道两者之中有一个为工件X,另一个为工件Y,工件X的横截面为C形,工件Y之横截面的两侧边平行,两侧边的距离W1小于工件X之C形横截面缺口的水平宽度W2;工件X之C形横截面的开口朝竖直方向,工件Y被设置在工件X的缺口之中;轨道由可导磁的铁磁性材料加工而成,承重滑块内设置有永磁铁;水平位置调节装置与承重滑块连接在一起,车厢与承重滑块安装在一起。
承重滑块与轨道结合到一起时,将在轨道内感应出相应的磁场;在磁场力的作用下,承重滑块将与轨道保持在合适的垂直距离H,并且随着车厢及承重滑块所承受负荷的变化,两者将在垂直方向产生一定量的偏移,但会使车厢、承重滑块与轨道继续保持在一定的垂直距离H,由此,列车可在悬空的情况下高速行驶。
正常情况下,工件Y会处在工件X的缺口之内,且在水平方向上,工件Y与工件X的缺口的相邻面之间保持有一定的间隙。在永久磁铁及感应磁场力的作用下,相邻面之间有一定的水平方向的吸引力,但当工件Y处在缺口的正中间位置时,工件Y两侧受到的力会相互抵消。
为确保工件Y处在工件X的缺口的正中间水平位置,结构中设置有水平位置调节装置。当工件Y出现水平位置偏离时,水平位置调节装置将强迫其回到工件X的正中间位置的一定范围内。
水平位置调节装置可以采用滚轮结构,也可以采用电磁铁结构,或者采用气垫式结构。
本发明在特殊结构中利用永磁铁产生一种自动稳定的磁悬浮效应,可极大提高磁悬浮列车的载荷范围。另外,系统中只是在承重滑块内安装永磁铁来产生磁悬浮力,不需要在轨道中安装永磁铁,也不需要采用电力来维持磁力,可以节约大量的电能,降低运营成本,可大力助推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实施应用。
本发明还可以应用在其它相关的轨道式运动结构中,比如各种机械中的导轨,以实现无摩擦运动及控制。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治猛,未经曹治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61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