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管廊的模板衬砌台车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86046.6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49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吴玉莹;曾云霞;杨强;李伟;杜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鸥鹏建筑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模板 衬砌 台车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应用于管廊的模板衬砌台车,包括内模板(1)和外模板(2),所述内模板(1)内部设置有用于支撑内模板(1)的支撑装置(3)和用于使台车行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3)上且位于内模板(1)前后侧的左右两边均设置有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固定杆(4)上且位于固定杆(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架(5)和第二固定架(6),所述第一固定架(5)和第二固定架(6)整体均呈“U”形设置,“U”形的第一固定架(5)和第二固定架(6)的两端分别与前后侧的固定杆(4)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5)上沿着第一固定架(5)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限位槽(51),所述第二固定架(6)上沿着第二固定架(6)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限位槽(61),所述第一限位槽(51)和第二限位槽(61)相对设置,所述外模板(2)位于第一限位槽(51)和第二限位槽(61)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架(5)固定连接于固定杆(4)上,所述第二固定架(6)滑动连接于固定杆(4)上;
所述第一限位槽(51)内设置有限位板(52),所述限位板(52)沿着第一限位槽(5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限位板(52)与第一限位槽(51)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弹簧(53),多个所述弹簧(53)沿着第一限位槽(5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弹簧(53)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弹簧(53)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52)和第一限位槽(51)的侧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管廊的模板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52)远离第一限位槽(51)的端面设置为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管廊的模板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52)上设置有封闭板(54),所述封闭板(54)位于限位板(52)与第一限位槽(51)之间,且所述封闭板(54)位于弹簧(53)上方,所述第一限位槽(5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封闭板(54)移入的容纳槽(5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管廊的模板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4)上且位于第二固定架(6)端部所在的位置开设有滑槽(41),所述滑槽(41)沿竖直方向开设,所述第二固定架(6)的端部上设置有滑动连接于滑槽(41)内的滑块(62),所述固定杆(4)上设置有第一液压缸(42),所述第一液压缸(42)的驱动端与第二固定架(6)的端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管廊的模板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3)上设置有调节台(7),所述固定杆(4)沿垂直于台车行走方向滑动连接于调节台(7)上,所述调节台(7)上设置有第二液压缸(71),所述第二液压缸(71)的驱动端与固定杆(4)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管廊的模板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台(7)上开设有调节槽(72),所述调节槽(72)的长度方向与台车的行走方向垂直,所述固定杆(4)上设置有滑动连接于调节槽(72)内的调节块(4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管廊的模板衬砌台车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基础放线,对管廊的基础进行测量放线,对管廊的坐标点进行校对与复核;
S2:垫层、底板及导墙施工,对基坑基础进行处理,除去表面的积水和杂物后施工垫层,垫层施工完成后,再进行管廊底板及导墙的施工,按设计要求铺设底板和墙体钢筋,并组装底板及导墙模板,然后浇筑底板及导墙混凝土;
S3:台车轨道以及模板衬砌台车组装,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底板的模板,沿着管廊的长度方向铺设轨道,并将模板衬砌台车组装到轨道上;
S4:管廊侧墙模板安装,将内模板(1)安装到台车的支撑装置(3)上后,然后启动第一液压缸(42),使第二固定架(6)朝上移动,此时将外模板(2)安装到第一固定架(5)上,并使外模板(2)进入第一限位槽(51)内,利用第一限位槽(51)内的限位板(52)将外模板(2)固定在第一固定架(5)上,然后再启动第一液压缸(42),使第二固定架(6)朝向外模板(2)移动,并使外模板(2)进入第二限位槽(61)内,从而将外模板(2)固定,随后启动第二液压缸(71),使固定杆(4)的位置改变,从而对内模板(1)与外模板(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使内模板(1)与外模板(2)之间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
S5:管廊顶板钢筋铺设及侧墙和顶板混凝土浇筑,利用泵车浇筑混凝土至内模板(1)与外模板(2)之间,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养护;
S6:拆模、移动模板衬砌台车至下一施工段,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要求后,启动第一液压缸(42)使第二固定架(6)与外模板(2)脱离,随后将外模板(2)从第一固定架(5)上取下,再使内模板(1)与侧墙及顶板脱离,最后利用移动装置使衬砌台车移动到下一施工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鸥鹏建筑工程公司,未经四川鸥鹏建筑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604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