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声、减噪的陶瓷加工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185333.5 | 申请日: | 2019-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5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 发明(设计)人: | 阳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阳阳光陶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3/13 | 分类号: | C04B33/13;C04B33/04;C04B41/8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华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26 | 代理人: | 赵品健 |
| 地址: | 421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声 陶瓷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声、减噪的陶瓷加工工艺,涉及于陶瓷加工处理技术领域,其中包括如下步骤:(1)吸声减噪物料制备、(2)陶瓷泥料制备以及(3)陶瓷成型处理三大加工步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本较低,制作简单,吸声、减噪效果较好的吸声、减噪的陶瓷的加工工艺,根据该种方法加工制成的陶瓷还具有具有色泽纯正、机械强度高、抗冲击性能好的优点,具有观赏价值与实用价值,适用范围广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工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吸声、减噪的陶瓷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所谓“陶瓷”就是粘土制成一种形状,经过干燥后加热到某一种程度使它硬化,不再溶于水。陶瓷是什么时候,什么人发明的,实在没人知道。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陶瓷的发明必定是在人类知道用火之后。不经意地发现泥土经火烧后竟变的很坚硬,而且不再溶解的固体形状,于是懂得制作陶器了,从此,人类的生活便跟陶瓷结下不解之缘。
人类一开始只知烧制低温的陶,后来才慢慢学会烧至高温的瓷。“陶”,广义的是指所有的陶瓷,也就是指所有黏土或黏土混合物经成形、烧制而成的各种制品。“瓷”,是指较高温烧成的制品。通常习惯上的分法是指坯体含氧化铁成分较高,成暗红色状,烧成温度在1250℃以下者为陶。坯体含氧化铁成分较少,呈白色状,烧成温度在1250℃以上下者为瓷。又有人依叩声、坯体吸水性、透光性等来区分。不过,实在讲,陶与瓷很难做一个明确划分。
中国陶瓷的制作,远从八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了。虽然瓷器的发明时间较晚,但其出现,无疑是先民累积丰富制陶经验后所获得的丰硕成果。一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的点点滴滴,无不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智慧与创造力的民族。而瓷器的发明,更在世界上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博得了“瓷国”(China)专有的称号。
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陶瓷类仿古时尚的流行,雍容华贵、典雅精美的陶瓷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陶瓷是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器具。目前大部分的陶瓷不具有吸声、减噪功能,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吸声、减噪的陶瓷加工工艺,更适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消费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声、减噪的陶瓷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声、减噪的陶瓷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吸声减噪物料制备
a.将总质量分别为40~350份弹性聚合物、30~450份热塑性树脂、20~150份填料通过高速搅拌机混合均匀后,将混合好的弹性聚合物、热塑性树脂与填料的混合物料从主喂料口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内,与此同时,通过剂量油泵将20~300份白油从侧喂料口注入到双螺杆挤出机内,挤出造粒待用;
b.向操作a中制得的吸声减噪造粒置于反应釜中,再向其中加入总质量的6~12份蒸馏水、5~8份苯酚、2~3硫酸、2~3份硫酸锰,然后将温度升至60~85℃,以450~49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处理40~55min后取出,再与其总质量100~120份的去离子水共同混合均匀后备用;
c.将酸化后的蒙脱土经过中性处理后放入到煅烧炉内进行煅烧处理,2~4h后取出备用;
d将操作c煅烧处理后的蒙脱土浸入到操作b的中,微波震荡处理10~12h后过滤细化,最后将滤出的蒙脱土放入到干燥箱烘干机中进行8~10h干燥处理后取出,即得吸声减噪物料备用;
(2)陶瓷泥料制备
将技术处理后的粘土然投入到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处理,粉碎成颗粒大小为50~70目的颗粒,半成品坯料放入到窑内进行烧制处理,控制烧制的温度为540~620℃,烧制2~2.2h后取出备用;
(3)陶瓷成型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阳阳光陶瓷有限公司,未经衡阳阳光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53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