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高塑性中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85232.8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3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龙;胡小垒;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宜安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9/05 | 分类号: | C22C9/05;C22C30/02;C22C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叁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4 | 代理人: | 张娜 |
地址: | 5236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塑性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高塑性中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合金包括如下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Cu:45‑58%、Mn:22‑30%、Ni:10‑15%、Al:3‑8%、Y:0.5‑2%;制备步骤如下:(A)前处理;(B)炼制合金:B1、抽真空;B2、熔炼;B3、精炼;B4、冷却;B5、浇注;(C)压铸。制备出的中熵合金同时兼顾高屈服强度和高延伸率,并适合真空压铸成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高塑性中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压力铸造是一种净成型制造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经济指标优良、尺寸精度高和互换性好等特点,在轿车、摩托车、内燃机、电子通信、仪器仪表、家用电器和五金行业等制造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
目前,常用的压铸合金材料主要有铝合金、锌合金、镁合金、铅合金以及铜合金等,这些材料熔化温度适中,原材料丰富,在制造行业曾经或正在广泛使用。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材料机械性能特别是屈服强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前述这些常用压铸材料鲜有超过600Mpa,限制了其进一步升级应用;室温下屈服强度大于600MPa的工程结构材料如高强钢、高温合金等,其熔化温度较高,不适于采用压铸工艺。
比如:中国专利一种高强度合金及其制备方法(CN 105525134B)提供的合金成分如下(以重量百分比计):Mn 28-38%,Al 4-10%,Cu 52-63%,Ni 5-20%。该合金不仅强度高,成本低,而且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同时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铸造过程不易产生裂纹,机械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性好。但是,上述发明具有以下缺点:1、屈服强度较低,最高屈服强度仅为720Mpa;2、没有同时兼顾屈服强度和延伸率,提高屈服强度是以牺牲延伸率为代价的;实施案例中,屈服强度650Mpa以上的配方,其延伸率在0.8-2.5%,不能保证同时具有高强度和高塑性,具有低延伸率的高强结构件在用作结构材料时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在没有明显塑性变形的情况下,结构件会突然断裂。
可见,高性能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以单一元素为主的传统合金设计理念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限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高性能材料的持续需求。新世纪初,以“熵”概念设计的高熵合金(HEAs)和中熵合金(MEAs)打破了传统的合计材料设计理念,在材料性能上取得了突破,由于高熵效应、晶格畸变效应、迟滞扩散效应和鸡尾酒效应的综合作用,HEAs/MEAs易于形成单一固溶体结构,并具有良好的延性、极好的疲劳性、较高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因此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比如:英文文献High entropy brasses and bronzes–Microstructure,phaseevolution and properties(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volume 650,25November2015,Pages 949-961)揭示一种Cu-Mn-Ni-Al(Zn、Sn)中熵合金体系,该合金具有一定的屈服强度和可观的压缩塑性,但是该合金具有以下缺点:1、屈服强度相对于传统压铸铝合金、镁合金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不显著;2.该合金体系含有较高的镍,而在我国镍是一种战略资源,储量相对不高,因此该类型的合金在后续推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
综上,如何制备出一种具有高屈服强度,同时具有高延伸率的中熵合金将是科技研究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高熵合金为由5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的合金,目前研究人员拓展了高熵合金的概念范围,现在也包括由3种或4种元素组成的合金。针对上述现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高熵合金的设计理念,从成分到工艺,提供一种高强度高塑性中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使得该合金同时兼顾高屈服强度和高延伸率,并适合真空压铸成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高强度高塑性合金,包括如下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宜安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宜安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52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由单向电磁阀调节流量的高压油泵系统
- 下一篇:桥墩防撞气囊套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