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高挡墙涵洞的出口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84136.1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7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李任华;李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林天福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挡墙 涵洞 出口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出口结构,尤其是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挡墙涵洞的出口结构,属于土木工程建筑物设计建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减轻涵洞出水对下游侧挡墙基础构成冲刷破坏的用于高挡墙涵洞的出口结构。所述的出口结构包括涵洞,所述的出口结构还包括缓冲消能系统,所述的缓冲消能系统布置在涵洞出口端的内侧,从所述涵洞排出的高扬程水流通过所述的缓冲消能系统消去大部的势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出口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高挡墙涵洞的出口结构,属于土木工程建筑物设计建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物质文明的提高,我国公路建设事业也在蓬勃发展,涵洞作为公路工程必不可少的一项结构建筑物,在公路路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处理好涵洞设计,保证路基排水畅通是路基稳定的重要因素,而路基设计中涵洞多位于地势低洼的沟渠等路段,该部分路段大多都存在高挡墙或高填方。
如图1所示,目前国内道路工程涵洞设计主要采用盖板涵或圆管涵,涵洞出口主要有八字墙、排水槽、跌水等等,而高挡墙路段涵洞出口根据路基横断面设计情况一般采用跌水,且随着挡墙的高度增加,跌水高度相应增加,当涵洞出口高度较高时,涵洞出口出水会持续对下方挡墙基础造成冲刷,当挡墙基础被冲刷破坏后,将严重影响挡墙整体安全稳定,因此合理有效的设计高挡墙出水问题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减轻涵洞出水对下游侧挡墙基础构成冲刷破坏的用于高挡墙涵洞的出口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高挡墙涵洞的出口结构,包括涵洞,所述的出口结构还包括缓冲消能系统,所述的缓冲消能系统布置在涵洞出口端的内侧,从所述涵洞排出的高扬程水流通过所述的缓冲消能系统消去大部的势能。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缓冲消能系统包括消能跌坎,设置在涵洞出口末端内侧的消能跌坎底板的水平高度比涵洞出口末端底板的水平高度低至少300㎜。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在消能跌坎底板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两组分散支撑梁,消能跌坎两侧的壁面通过各组分散支撑梁支撑,从涵洞末端排出的高扬程水流通过各组分散支撑梁分隔成多股水流后跌落在消能跌坎上或跌落在出口外侧的基础上。
进一步的是,每一组分散支撑梁均包括两根分散支撑子梁,各根分散支撑子梁沿高度方向分组的支撑在消能跌坎两侧的壁面上。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在消能跌坎的底板上还设置有消能池,消能池的前端设置有消能坎,所述的消能池通过消能坎、消能跌坎底板以及消能跌坎侧壁面构成。
进一步的是,垂直于挡土墙设置的涵洞的入口端与跌水井连通。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涵洞入口端底板的水平高度高于跌水井底板的水平高度。
进一步的是,在涵洞出口末端的外侧还设置有混凝土跌水护坡面。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涵洞为混凝土预制盖板涵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在现有涵洞的基础上增加设置一套缓冲消能系统,并将所述的缓冲消能系统布置在涵洞出口端的内侧,然后使从所述涵洞排出的高扬程水流通过所述的缓冲消能系统消去大部的势能。从而有效的减轻现有高势能下泄水流对涵洞下游侧挡墙基础构成冲刷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到的现有高挡墙涵洞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用于高挡墙涵洞的出口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I-I剖视图;
图4为图2的II-II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41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络机柜固定架
- 下一篇:一种室内地胶地面装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