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183859.X | 申请日: | 2019-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7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 发明(设计)人: | 廖建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H05K1/18 |
| 代理公司: | 广东君龙律师事务所 44470 | 代理人: | 丁建春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组件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该电子组件包括:PCB板、第一类电路元件及第二类电路元件,第一类电路元件和至少部分第二类电路元件分别设置于PCB板同一侧表面,第一类电路元件设置有敏感信号管脚;其中,第二类电路元件是敏感信号管脚的干扰源,且敏感信号管脚位于第一类电路元件远离第二类电路元件的一侧。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减少第二类电路元件对第一类电路元件的敏感干扰,能够提高第一类电路元件及电子设备的敏感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逐渐向小型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为同时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及多功能化,通常将多种电路元件设置在有限尺寸的PCB板上。
但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发过程中发现,由于多种电路元件共用有限尺寸的PCB板,导致电路元件之间的干扰增加,特别是射频元件,其射频信号,极易受其周边其它电路元件信号的干扰,导致射频元件及电子设备的射频性能下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以减少电路元件之间的敏感干扰,提高电路元件及电子设备的敏感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组件。该电子组件包括:PCB板;第一类电路元件、第二类电路元件,第一类电路元件和至少部分第二电路元件分别设置于PCB板同一侧表面,第一类电路元件设置有敏感信号管脚;其中,第二类电路元件是敏感信号管脚的干扰源,且敏感信号管脚位于第一类电路元件远离第二类电路元件的一侧。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类电路元件进一步设置有非敏感信号管脚,非敏感信号管脚位于第一类电路元件邻近第二类电路元件的一侧。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电子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三类电路元件,第三类电路元件是敏感信号管脚的干扰源,第三类电路元件的信号干扰程度弱于第二类电路元件的信号干扰程度;其中,敏感信号管脚位于第一类电路元件邻近第三类电路元件的一侧。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类电路元件为射频模组,第二类电路元件包括第一降压式开关电源电路和第二降压式开关电源电路,第三类电路元件为交流电源组件,交流电源组件与第一降压式开关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降压式开关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降压式开关电源电路的一端连接,第二降压式开关电源电路的另一端与射频模组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电子组件还包括连接第一降压式开关电源的电源线,电源线与射频模组之间设有第一接地层,第一接地层与射频模组的接地层之间设有缝隙,其中电源线、射频模组及第一接地层位于PCB板的顶层或者PCB板的底层。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电源线与交流电源组件之间设有第二接地层,第一接地层与交流电源组件之间设有缝隙,其中第一接地层位于PCB板的顶层。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电子组件还包括连接第二类电路元件的电源线,电源线和射频模组设置于PCB板的顶层或者PCB板的底层,电源线靠近非敏感信号管脚设置,且电源线在PCB板所在平面的投影与射频模组在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叠。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类电路元件还包括LED连接器及LED驱动电源,LED驱动电源的一端与第一降压式开关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LED驱动电源的另一端通过电源线与LED连接器连接,电源线靠近非敏感信号管脚设置,且电源线在PCB板所在平面的投影与射频模组在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叠;或,第二类电路元件还包括第三降压式开关电源电路,第三降压式电源电路的一端与第一降压式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三降压式电源电路的另一端通过电源线与LED连接器连接,电源线靠近非敏感信号管脚放置,且电源线在PCB板所在平面的投影与射频模组在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38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