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核Gd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83845.8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40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星;张蓓蓓;张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5/00 | 分类号: | C07F5/00;A61K51/04;H01F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翔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gd 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核Gd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该配合物是由醋酸钆、2,2':6',2”‑三联吡啶以及2,2'‑联苯二羧酸为原料通过自组装反应制备而得,具有明确的空间结构和准确的分子式,合成步骤简单。其不对称结构单元由一个Gd(III)离子、一个2,2':6',2”‑三联吡啶,一个2,2'‑联苯二羧酸根(L2‑)、一个醋酸根、一个配位水分子组成,晶系为单斜,空间群为C2/c;钆离子为九配位的几何构型。所制备的钴配合物是一种顺磁性单分子磁体,具有优异的磁学性能,作为磁共振造影剂的添加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配位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核Gd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背景技术
配合物是化合物中较大的一个类别,它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及生命科学或临床医学中,近些年来的发展尤其迅速,它不仅与无机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相关联,并且与现今化学前沿的原子簇化学、配位催化及分子生物学紧密相连或重叠。最早对配合物的研究开始于1798年,法国化学家塔萨厄尔首次用二价钴盐、氯化铵与氨水制备出CoCl3·6NH3,当时无法解释配位化合物的成键及性质。1893年,瑞士化学家维尔纳总结了前人的理论,首次提出了现代的配位键、配位数和配位化合物结构等一系列基本概念,成功解释了很多配合物的电导性质、异构现象及磁性。自此,配位化学才有了本质上的发展。在分析化学中,配合物可用于离子的分离、金属离子的滴定、掩蔽干扰离子等。工业生产中,配合物可用于硬水软化、金属的分离与提纯、配位催化等。
稀土离子具有未充满的4f轨道,能够形成f-f跃迁,其配合物在不同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磁性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传感器材料以及荧光探针材料等。稀土离子半径大,配位数多,配位几何构型多样,通过选择适当的有机功能配体,可以设计合成多种结构和功能的稀土配合物。稀土离子的磁性或发光性能主要源于其4f电子间的跃迁发射,当然也有4f-5d的跃迁发射。稀土离子受5d6s电子的屏蔽作用,其4f电子组态能级受晶体场的影响很小,所以在基质中的发光性能和磁性能与其自由离子基本相同,稀土离子(III)离子的实测磁矩与相应离子的基态理论磁矩接近。由于稀土离子间能级间距小,自由离子的发光易受-OH等外界振动基团的影响而淬灭掉,相比之下能级间距较大的如Gd3+、Tb3+、Eu3+等自由离子在溶液中可以看到明显的发光。稀土离子具有强的亲氧性,能够和羧基形成较强的配位键,进而形成结构多样的稀土配合物。有机配体的共轭大π键能够和4f轨道产生一定的耦合作用,因而,使得稀土配合物核磁造影、生物成像以及小分子磁体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钆离子的价层电子结构为4f7,是顺磁性离子。在各类磁共振造影剂中,研究最多的是多羧酸类钆配合物,如经典的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钆配合物等。但这类小分子配合物在血液循环时间和在组织中的驻留时间较短,导致成像窗口时间缩短,信噪比降低,影响了其成像质量和在临床上的应用。
2,2'-联苯二羧酸拥有两个羧基,能够桥联钆离子形成双核结构。2,2':6',2”-三联吡啶具有强的螯合能力,能够与钆离子形成配合物,同时其共轭π电子能够对钆离子能级产生特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5-硝基乳清酸钴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核Gd配合物,该配合物的不对称结构单元是由一个Gd(III)离子、一个2,2':6',2”-三联吡啶,一个2,2'-联苯二羧酸根(L2-)、一个醋酸根、一个配位水分子组成(图1),其结构简式为[Gd(L)(tpy)(Ac)(H2O)],晶系为单斜,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α=90°,β=112.013°,γ=90°;钆离子为九配位的几何构型,其中三个氮原子来自于2,2':6',2”-三联吡啶,五个氧原子来自于羧基氧,一个氧原子来自配位水分子(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38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纸类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节能环保的热风干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