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调节中心距的离合结构及减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82373.4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5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祖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弘博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44 | 分类号: | F16H3/44;F16H57/12;F16H57/023;F16D4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范小艳;徐勋夫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调节 中心 离合 结构 减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调节中心距的离合结构及减速器,离合结构包括有弹性片、行星齿轮和主动齿轮;该弹性片设于主动齿轮,该弹性片具有弹性端和夹持端;该行星齿轮设于夹持端,由弹性片提供弹力,使行星齿轮与主动齿轮保持啮合。通过弹性片提供弹力,当行星齿轮和主动齿轮之间出现磨损时,可以利用该具有弹性的弹性片,可以自动调整行星齿轮和主动齿轮之间的中心距;行星齿轮和主动齿轮之间不会因为磨损而使摩擦系数降低,使行星齿轮始终和主动齿轮保持啮合及保持合适的摩擦力;较于传统的摆块摆动式离合结构而言,不仅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其离合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以延长离合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合结构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自动调节中心距的离合结构及减速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多种离合结构中,采用摆块摆动式离合的离合结构是比较简单、实现离合较为可靠的一种离合结构。如中国发明专利CN 106703532 A公布的一种电子锁锁芯的传动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电子锁的离合方式,其具体的结构是,当主传动齿轮轮转动时,从动齿轮以及摆动块处于自由状态下,摆动块跟随主传动齿轮一起转动;输出齿轮设置在安装壳体上,摆动块转动时可带动从动齿轮与输出齿轮啮合。
通常,实现摆动块跟随主动齿轮一起转动的效果,是靠摆动块、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之间的连接后,产生的摩擦,利用产生的摩擦力使摆动块进行摆动。但是,离合结构在长时间的使用后,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之间、从动齿轮和摆动块之间难免会因为相互摩擦,而出现磨损;会因为这些磨损而降低了离合结构的摩擦系数,使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之间不能够保持合适的摩擦力;导致其离合性能不稳定,且离合结构的使用寿命也有所限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调节中心距的离合结构及减速器,其结构设置合理,有效地解决了以往离合结构因为出现了磨损,使离合性能不稳定、使用寿命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调节中心距的离合结构,所述离合结构包括有弹性片、行星齿轮和主动齿轮;该弹性片设于主动齿轮,该弹性片具有弹性端和夹持端;该行星齿轮设于夹持端,由弹性片提供弹力,使行星齿轮与主动齿轮保持啮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片具有两夹持端,分别一体成型于弹性端的两侧呈“U”或“V”型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片包括有上弹片和下弹片,该行星齿轮位于上弹片和下弹片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弹片和下弹片的夹持端连接有第一安装轴,所述行星齿轮可转动安装于第一安装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动齿轮包括有上齿轮和装设于上齿轮下端的下齿轮,该上齿轮可转动安装于一第二安装轴上;
该上弹片位于上齿轮的上端,且受限于第二安装轴;
该下弹片位于下齿轮的上端,且受限于上齿轮;
该行星齿轮与上齿轮啮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弹片的夹持端相对的一侧设有受限凹位,所述上弹片通过该受限凹位受限于第二安装轴。
一种减速器,包括有离合结构、电机和输出件;所述电机通过至少一组减速齿组连接主动齿轮,当主动齿轮传动行星齿轮时,弹性片随主动齿轮一起转动;弹性片摆动时,行星齿轮可选择性与输出件啮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地包括有一机壳,所述减速齿组、离合结构和输出件安装于机壳内;所述电机安装于机壳外侧,该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机壳内且和减速齿组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片装设有一扭簧,该扭簧包括有螺旋体和两扭臂;所述弹性片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机壳内部上表面设有第二限位部,该扭臂均受限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弘博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弘博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23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