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气脱硫除尘除雾耦合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81746.6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2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黄明忠;曾景祥;李富勇;徐筠;唐刚;黄安军;曾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枝花市蓝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47/1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乐易联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9 | 代理人: | 赵何婷 |
地址: | 617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脱硫 除尘 耦合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气脱硫除尘除雾耦合系统,包括塔体、安装在塔体内的多层喷淋层和设置在塔体顶部的除雾层,所述塔体下部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塔体顶部的出气口,塔体底部设有与多层喷淋层提供喷淋液的回水池,还包括安装在喷淋层和除雾层之间的细颗粒物凝聚装置和除雾器,所述除雾器位于细颗粒物凝聚装置下方。本发明通过在喷淋层上方设置除雾器,在除雾器上方设置细颗粒物凝聚装置和除雾层,可连续的对烟气进行多次净化,用于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颗粒物过滤,从而减少排放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和粉尘浓度,以达到超低排放的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湿法烟气脱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烟气脱硫除尘除雾耦合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矿石等优良资源越来越少,高硫煤、高硫矿石资源越来越多应用于烧结、火电生产,烟气硫含量呈现出逐步升高状况。针对钢铁烧结机脱硫,陆续发展了各种烧结烟气脱硫技术,其中,以传统石灰石石膏法工艺为代表的湿法脱硫工艺应用广泛,但存在脱硫效率低和二次污染问题。高硫浓度烟气的脱硫,目前采用的几种湿法或干法脱硫技术均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脱硫效果要求。
四川攀西地区以钒钛磁铁矿为原料,通过综合利用生产钒、钛、钢铁等产品,由于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硫含量较高,在球团与烧结工艺中,会产生高浓度二氧化硫烟气,根据对燃煤电厂湿法烟气出口烟气研究表明:出口颗粒中,燃煤飞灰仅占40%,10%为石膏组分,其余50%为脱硫液滴蒸发形成的固态微粒。而现有的脱硫装置排放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6000mg/m3,从而导致排放的废气中烟气过多,同时会增加废气中颗粒物的排放量,还会增加石膏雨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超低排放的烟气脱硫除尘除雾耦合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烟气脱硫除尘除雾耦合系统,包括塔体、安装在塔体内的多层喷淋层和设置在塔体顶部的除雾层,所述塔体下部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塔体顶部的出气口,塔体底部设有与多层喷淋层提供喷淋液的回水池,还包括安装在喷淋层和除雾层之间的细颗粒物凝聚装置和除雾器,所述除雾器位于细颗粒物凝聚装置下方。
所述细微颗粒物凝聚装置包括循环水冷却系统、喷雾系统和接液托盘,所述循环水冷却系统、喷雾系统和接液托盘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循环水冷却系统包括支架和多根呈蛇形绕置在支架上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均穿过塔体与外部的水源连接,所述喷雾系统安装在循环水冷却系统下方,所述喷雾系统包括主水管和多根并联在主水管上的分水管,且每根分水管上均安装有蒸汽喷头,喷雾系统下方安装有接液托盘,所述接液托盘包括底板、排气罩和排液管,所述底板的表面上安装有多个排气罩,排气罩之间的底板上加工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上均连接有穿过塔体置于塔体外部的排液管。
所述排气罩包括排烟管和挡烟罩,排烟管竖直安装在底板上,且排烟管的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排烟管顶部通过支撑杆与挡烟罩连接,且挡烟罩的底面低于排烟管的顶面。
所述除雾器置于接液托盘下方,且除雾器至少有一组。
所述除雾器包括支撑架、屋脊、下冲水管和上冲水管,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多个依次拼接的倒V型屋脊,屋脊下方的支撑架上安装有下冲水管,下冲水管上加工有多个与屋脊内底面相配合的水雾喷头,屋脊上方的支撑架上安装有上冲水管,上冲水管的下部安装有与屋脊表面相配合的水雾喷头,所述屋脊包括多个形状相同且间隔设置的波形瓦片。
所述波形瓦片上设有用于控制空气流量的挡片。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1)通过在喷淋层上方设置除雾器,在除雾器上方设置细颗粒物凝聚装置和除雾层,可连续的对烟气进行多次净化,用于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颗粒物过滤,从而减少排放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和粉尘浓度,以达到超低排放的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枝花市蓝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攀枝花市蓝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17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