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缩机气缸座用倒角机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181122.4 | 申请日: | 2019-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4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 发明(设计)人: | 范鑫鑫;夏文奇;方刘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冶汉龙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23/02 | 分类号: | B23P23/02 |
| 代理公司: | 34107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孟迪 |
| 地址: | 435100 湖北省黄石***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倒角机 倒角 立式钻床 气缸孔 气缸座 加工 压缩机气缸 定位夹紧 轴孔 人工作业方式 辅助定位部 自动化操作 安装底板 安装定位 产品装配 倒角装置 端部倒角 加工效率 传统的 动力部 后气缸 加工轴 孔端部 取件 | ||
一种压缩机气缸座用倒角机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压缩机气缸座用倒角装置技术领域,该倒角机包括加工气缸孔端部倒角Ⅱ的立式钻床以及立式钻床的工作台上设置的定位夹紧部、辅助定位部和加工轴孔端部倒角Ⅰ的倒角动力部,该倒角机的使用方法包括安装底板的安装定位、气缸座的定位夹紧、气缸座上的轴孔和气缸孔倒角的同时加工和加工后气缸座的取件操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倒角机整体结构简单,与立式钻床组合使用,可以对气缸座上的气缸孔和轴孔处的倒角同时加工,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可取代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加工效率,提高了加工质量和产品装配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气缸座用倒角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气缸座用倒角机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缩机包括气缸座和曲轴,其中的气缸座包括平板座、侧板座以及支撑柱,平板座上设置有轴孔;侧板座垂直设置在平板座的一侧,侧板座上设置有气缸孔;支撑柱设置在平板座上,且支撑柱与气缸孔之间具有预定距离。安装时,将活塞穿过气缸孔后与连杆的一端相连,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曲轴与轴孔相连。
而气缸孔和轴孔的端部均需要加工倒角,加工倒角后可去除孔加工后产生的毛刺,而且也便于后期与压缩机上的零部件进行装配,而且如果气缸孔和轴孔处的倒角不均匀或倒角翻边,极有可能造成压缩机活塞卡滞,导致整台压缩机失效,因此,需要对气缸孔和轴孔处的倒角加工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在对气缸孔和轴孔处的倒角进行加工时,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人工将气缸座放置到设备的卡具上进行定位,加工气缸孔(或轴孔)端部的倒角后取下,反转后再次在卡具上定位再加工轴孔(或气缸孔)端部的倒角,这种加工方式存在着工序多、精度低、效率低等问题,而且定位麻烦,不能进行准确定位和移动,降低了工作效率和加工质量,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机气缸座用倒角机,主要解决了传统的气缸座加工倒角的方法工序多、精度低、效率低的问题,目的在于,通过设计一种倒角机,可以对气缸座上的气缸孔和轴孔处的倒角同时加工,可取代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可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加工的质量和加工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压缩机气缸座用倒角机,所述气缸座包括相互垂直的平板座和侧板座,所述平板座包括中心的伸出段和外周的支撑柱,所述伸出段内设置轴孔,所述轴孔远离所述平板座的一端设置有倒角Ⅰ,所述侧板座上设置有气缸孔,所述气缸孔靠近所述平板座的一端设置有倒角Ⅱ,所述倒角机包括加工所述倒角Ⅱ的立式钻床以及立式钻床的工作台上设置的定位夹紧部、辅助定位部和加工所述倒角Ⅰ的倒角动力部。
进一步地,所述倒角机还包括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立式钻床的工作台上,所述安装底板上设置所述定位夹紧部、辅助定位部和倒角动力部,所述定位夹紧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辅助定位部和倒角动力部。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夹紧部包括夹紧气缸、竖直板、槽盘和夹紧卡爪组件,所述竖直板固定在所述安装底板上,所述竖直板的一侧设置所述夹紧气缸,所述夹紧气缸通过传动组件与槽盘的一侧相连;所述竖直板上设置有安装所述槽盘的安装槽,所述竖直板上还设置有定位孔Ⅰ,所述槽盘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Ⅰ相通的定位孔Ⅱ,所述定位孔Ⅰ和定位孔Ⅱ形成的通孔与所述伸出段间隙配合;所述竖直板上设置有容纳所述夹紧卡爪组件的导向槽Ⅰ,所述槽盘上设置有使夹紧卡爪组件夹紧或远离所述伸出段的导向槽Ⅱ。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Ⅰ与导向槽Ⅱ相对设置,所述导向槽Ⅰ设置有多个且均匀排布在所述定位孔Ⅰ的周围,所述定位孔Ⅰ与所述导向槽Ⅰ的一端相通连,所述定位孔Ⅰ的边缘和导向槽Ⅰ相交位置处的切线与所述导向槽Ⅰ相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冶汉龙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大冶汉龙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11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文氏管全自动组装线
- 下一篇:一种航空发动机双层机匣加工装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