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组草铵膦脱氢酶、基因工程菌及其在制备L-草铵膦中的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179369.2 申请日: 2019-11-27
公开(公告)号: CN110885803A 公开(公告)日: 2020-03-17
发明(设计)人: 程峰;李清华;薛亚平;郑裕国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N9/06 分类号: C12N9/06;C12N15/53;C12N15/70;C12N1/21;C12P13/04
代理公司: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代理人: 牛世静
地址: 310014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重组 草铵膦 脱氢酶 基因工程 及其 制备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重组草铵膦脱氢酶、基因工程菌及其在制备L‑草铵膦中的应用,该重组草铵膦脱氢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通过交错延伸pcr基因重排技术,构建获得重组草铵膦脱氢酶的基因文库,并从中筛选获得酶活、催化性能和立体选择性均高的重组草铵膦脱氢酶;该重组草铵膦脱氢酶的活性较之前突变体PPTDHE3‑A164G和突变体PPTDHE0‑V375S分别提高了31%和35%,最终完全催化108g/L的2‑羰基‑4‑(羟基甲基氧膦基)‑丁酸生产L‑草铵膦仅仅需要20分钟(转氨酶通常需要40小时),且ee值大于99.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重组草铵膦脱氢酶、基因工程菌及其在制备L-草铵膦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草铵膦(glufosinate-ammonium)的化学名称为4-[羟基(甲基)膦酰基]-DL-高丙氨酸,是世界第二大转基因作物耐受除草剂,由赫斯特公司(几经合并后现归属拜耳公司)开发生产,又称草铵膦铵盐、Basta、Buster等,属膦酸类除草剂,非选择性(灭生性)触杀型除草剂是谷氨酰胺合成酶抑制剂。

草铵膦有两种光学异构体,分别为L-草铵膦和D-草铵膦。但只有L-型具有生理活性,且在土壤中易分解,对人类和动物的毒性较小,除草谱广,对环境的破坏力小。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草铵膦一般都是外消旋混合物。若草铵膦产品能以L-构型的纯光学异构体形式使用,可显著降低草铵膦的使用量,这对于提高原子经济性、降低使用成本、减轻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手性纯L-草铵膦的主要制备方法主要由三种:手性拆分法,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催化法。生物催化法生产草铵膦则具有立体选择性严格、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等优点,是生产L-草铵膦的优势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以L-草铵膦的衍生物为底物,通过酶法直接水解获得,主要的优点转化率高,产物ee值较高,但需要昂贵且不易获得的手性原料作为前体,成本加高,不利于工业化生产。例如生物法制备L-草铵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蛋白酶直接水解双丙氨膦。双丙氨膦是一种天然的三肽化合物,在蛋白酶的催化下,双丙氨膦脱去2分子L-丙氨酸,生成L-草铵膦。

2)以外消旋草铵膦的前提为底物,通过酶的选择性拆分获得。主要优点为原料相对易得,催化剂活力高,但其理论收率只能达到50%,会造成原料的浪费。例如一种采用α-胰凝乳蛋白酶拆分双丙氨膦乙酯制备L-草铵膦的方法,该法首先经过3步反应将外消旋的草铵膦合成双丙氨膦二乙酯,接着用碱性mesinterico肽酶将其C端脂基水解。再经α-胰凝乳蛋白酶催化水解肽键。在该步反应中,α-胰凝乳蛋白酶能选择性水解L-双丙氨膦乙酯,生成L-草铵膦乙脂。最后利用磷酸二脂酶水解P端酯基得到L-草铵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93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