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振降噪防震伸缩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79108.0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5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袁万城;党新志;贺金海;杨肖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6 | 分类号: | E01D19/06;E01D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叶凤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振降噪 防震 伸缩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减振降噪防震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异型钢边梁、限位装置、安装装置;
所述异型钢边梁包括第一异型钢边梁(1)与第二异型钢边梁(2);第一异型钢边梁(1)与第二异型钢边梁(2)在平面内均呈波形,沿缝边缘平行布置;在型钢截面形状设计上,第二异型钢边梁(2)的形状和位置关系是由第一异型钢边梁(1)旋转180°形成,两者互扣布置而构成的伸缩缝两侧的异形钢截面形状为互补型,内部形成呈S状的空腔;
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拉索(9),所述限位拉索(9)穿过梁缝两端的第一支撑钢板(4)、第二支撑钢板(5),使两侧第一支撑钢板(4)、第二支撑钢板(5)通过限位拉索(9)形成连接,约束了伸缩缝变形范围;
所述安装装置包括安装梁体、支撑钢板、基座钢板、安装槽;
所述安装梁体包括第一梁体(12)与第二梁体(13),
所述支撑钢板包括第一支撑钢板(4)与第二支撑钢板(5),
所述基座钢板包括第一基座钢板(6)与第二基座钢板(7),
桥梁伸缩缝两侧的第一梁体(12)、第二梁体(13)内预留伸缩缝构件安装槽,以第一梁体(12)为例:第一异型钢边梁(1)布置在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异型钢边梁(1)与第一支撑钢板(4)焊接,第一支撑钢板(4)在竖直方向与第一异型钢边梁(1)协同一致,第一支撑钢板(4)有效提高了伸缩缝竖向刚度,提高了伸缩缝竖向振动频;第一基座钢板(6)与第一支撑钢板(4)焊接,所述第一支撑钢板(4)在靠近梁体缝隙端呈波形,平面上与第一异型钢边梁(1)对应。
2.一种实现桥梁伸缩缝减振降噪防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结构设计中:
伸缩缝的异型钢边梁在截面形状设计上,第二异型钢边梁(2)的形状和位置关系是由第一异型钢边梁(1)旋转180°形成,两者互扣布置而构成的伸缩缝两侧的异形钢截面形状为互补型,内部形成呈S状的空腔;
在桥梁平面内,伸缩缝的异型钢边梁采用波形布置,弱化了伸缩缝边缘的突变性,这种布置方式可有效降低伸缩缝行车噪音,并通过波形布置,提高了伸缩缝的变形能力,同时可有效降低行车噪音;
伸缩缝内,通过增设限位拉索,有效控制梁体相对位移,可有效防止梁体相向碰撞与过大背向变位,避免伸缩缝处碰撞损伤与落梁灾害的发生;具体的,所述限位拉索(9)穿过梁缝两端的支撑钢板,使两侧支撑钢板通过限位拉索(9)形成连接,约束了伸缩缝变形范围,桥梁正常运营使用阶段的限位拉索处于松弛状态,当伸缩缝变形大于或者小于设定变形量之后限位拉索(9)发挥限位作用,进而约束伸缩缝两侧梁体位移,防止梁体相向碰撞与过大背向变位,避免伸缩缝处碰撞损伤与落梁灾害的发生,提高桥梁结构体系的整体抗震能力;
步骤二,实施和使用中:
安装实施时,每侧的异型钢边梁,以第一异型钢边梁(1)为例:其与第二异型钢边梁(2)水平对齐,缝隙变窄时两者能相互咬合;通过其底部的第一支撑钢板(4)平整地焊接于基座钢板(6)上,从而竖直方向保证异型钢边梁受力刚度;在向缝隙内侧方向,焊接有锚固加劲钢板(11)、锚固钢筋(8),通过现浇混凝土(15)深入第一梁体内;通过第一异型钢边梁(1)、第一支撑钢板(4)、基座钢板(6)的布置,全方位提高了伸缩缝竖向支撑刚度,优化了伸缩缝竖向振动频率,有利于提高结构耐久性、提升减振降噪性能;
同时,为保证限位拉索(9)能在现浇混凝土(15)内滑动,限位拉索(9)外侧设置拉索套管(10),限位拉索(9)端部以及第一支撑钢板(4)内侧设置拉索锚头(14);
运营使用阶段,所述限位拉索(9)穿过第一支撑钢板(4),桥梁正常运营使用阶段的限位拉索(9)处于松弛状态,当伸缩缝两侧梁体位移小于或者大于某设定值后,限位拉索受力拉紧,约束伸缩缝两侧梁体位移,可有效防止梁体相向碰撞与过大背向变位,避免在遭受地震极端荷载作用下,伸缩缝处发生碰撞损伤与落梁灾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910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