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密闭循环水系统缓蚀阻垢剂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178152.X | 申请日: | 2019-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5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艳;秦志伟;肖筱新;徐小倩;于庆彬;侯学峰;周少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5/14 | 分类号: | C02F5/14;C02F5/12;C02F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密闭 循环 水系 统缓蚀阻垢剂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密闭循环水系统缓蚀阻垢剂及其使用方法,属于闭式系统水处理技术领域。上述缓蚀阻垢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组分组成:软水60‑70%;碱度调节剂8‑10%;有机胺5‑10%;钼酸盐4‑10%;2‑磷酸基‑1,2,4‑三羧酸丁烷5‑10%。本发明的缓蚀阻垢剂具有优良的缓蚀性,碳钢年腐蚀率低于0.075mm/a,不锈钢、铜、铜合金年腐蚀率低于0.005mm/a。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闭式系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新型密闭循环水系统缓蚀阻垢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密闭循环水系统简称闭式系统,顾名思义是指热水或冷水在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中得到冷却或者升温的过程。密闭系统与敞开式系统不同,敞开式循环水系统有蒸发损失并受大气中杂质的污染,也与直流系统不同,直流冷却水系统内冷却设备用的水只使用一次就排放,而密闭系统只需要很少量的补充水,且系统内不容易产生沉积物。该系统不存在水蒸发和盐分浓缩等问题,循环水和药剂流失量很少。在该系统中降温后或者升温后的循环水经由冷却管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将介质或者空气的热量带走。
所谓“密闭”系统指该系统不采用敞开式蒸发来冷却水,而且循环水量损失不超过5%。按照水处理设计的初衷,这类系统很少需要维护,因为一次加药后,正常运行时药剂一直保持着它们的作用。鉴于这一点,该系统的处理方法与敞开式循环水系统以及直流冷却水系统都不同,着重考虑防腐,防垢和防止微生物反之问题不必过多考虑。但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首先,设备的设计缺陷或者设备改造等,各式各样的原因,造成系统密闭效果很差,补水量不稳定,且大于5%。其次,因为补水量很少,在非大型的工业企业,不具备专职人员,对设备的运行、维护均造成设备运行的不稳定型,补水变化很大,比如设计补水为除盐水或者软水,但是除盐设备或者软化设备出现失效,但是现场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将不合格的补充水补充进入系统,造成系统的结垢,菌藻滋生,污垢粘附等现象,并且前期不宜发现,发现后这类设备一般排水口很小,置换水质有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要求选用药剂有很大的应对范围,既能防腐、也能阻垢、分散等多功能一体,并且对多种水质均有处理效果。
密闭式循环水系统,工况条件比较苛刻,例如温度比较高,对传热效率要求比较严格,因此闭式循环水系统有时才用软化水、除盐水以及冷凝水作为循环水的补充水。闭式循环水系统所用的设备和装置由现场工况决定,差别很大,要求的水质也不同,因此闭式循环冷却水质标准一般依据冷却设备或者设计根据现场要求确定。系统就相当的复杂,每换一个系统、每换一个厂家就需要进行详细的现场调研,进行技术服务及后期维护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另外,目前常规用于密闭系统的缓蚀阻垢剂在软化水、纯水这样的系统中一是处理效果不好,表现为腐蚀严重超标;有的药剂配方虽然缓蚀效果尚可,但又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该系统进行归纳,筛选出适合此类系统的通用药剂,这些药剂应该适用范围广(如适用不同的水质和和不同的工况条件)、处理效果好以及环境友好。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该系统进行归纳,筛选出适合此类系统的药剂,使用水质广泛,使用的工况条件广泛,并且现场操作简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密闭循环水系统缓蚀阻垢剂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通过选择合适的无机盐、有机胺类和碱性组分,在设备表面形成一层沉积膜,且对进入系统的杂质及系统原有的铁锈等进行分散,不进一步粘附在换热器表面,影响系统换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密闭循环水系统缓蚀阻垢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组分组成:
优选的,上述新型密闭循环水系统缓蚀阻垢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组分组成:
进一步的,软水是利用树脂去除水中硬度,水质溶解性离子不减少,水的腐蚀性增加,因去除硬度离子,无结垢风险;但在现实操作中,经常出现软水效果不佳现象,因此要求药剂具有阻垢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81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