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卧螺离心机多功能降噪壳体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77877.7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0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金伟娅;杨柯;周水清;周华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4B7/02 | 分类号: | B04B7/02;B04B7/04;G10K11/178;B04B1/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心机 多功能 壳体 | ||
一种卧螺离心机用多功能降噪壳体,包括位于卧螺离心机排渣口处的排渣罩壳、位于溢流口处的溢流罩壳以及位于机身上的机身罩壳;排渣罩壳中,排渣罩壳内壳消音室位于排渣罩壳主壳体内部且是由若干个劈尖构成,排渣罩壳平面百叶位于主壳体表面;溢流罩壳其结构与排渣罩壳完全相同;机身罩壳中,主壳体与卧螺离心机机身固定连接,降噪模块为卧式结构,包括信号采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和信号输出装置。本发明在使用隔离降噪的模式防止噪音扩散的同时,罩壳内部运用了消音室,提升了降噪效果,最后运用了主动降噪的方法,进一步对噪音进行了减弱,进而有效的控制卧螺离心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离心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螺离心机多功能降噪壳体。
背景技术
卧螺离心机的振动噪音问题对于安全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卧螺离心机的振动噪音由离心机本身转鼓失衡、加料时分布不均和卸料的外加力产生的振动所产生。
传统工艺中,卧螺离心机首先通过动平衡试验解决离心机本身的转鼓失衡问题,其次在支柱下加入带弹簧的减震器,通过减小支柱的振动来降低噪音。通过减小支座的振动来降低噪音,该降噪方式只是将卧螺离心机底部的振动降低来减小噪音。存在对其他部分的振动降低不到位且不能提供一种主动的解决振动产生噪音的方案的问题。
因此,为了降低卧螺离心机的噪音,需要对卧螺离心机的罩壳结构进行一定的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降噪方案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卧螺离心机多功能降噪壳体,通过主动降噪与隔离降噪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减小振动,从而为该问题提供一种解决途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卧螺离心机用多功能降噪壳体,包括位于卧螺离心机排渣口处的排渣罩壳、位于溢流口处的溢流罩壳以及位于机身上的机身罩壳;
所述排渣罩壳包括排渣罩壳主壳体、排渣罩壳内壳消音室和排渣罩壳平面百叶,所述排渣罩壳主壳体为箱体结构,所述排渣罩壳内壳消音室位于排渣罩壳主壳体内部且是由若干个劈尖构成,所述排渣罩壳平面百叶位于主壳体表面;
所述溢流罩壳包括溢流罩壳主壳体、溢流罩壳内壳消音室和溢流罩壳平面百叶,所述溢流罩壳主壳体为箱体结构,所述溢流罩壳内壳消音室位于溢流罩壳主壳体内部且是由若干个劈尖构成,所述溢流罩壳平面百叶位于溢流罩壳主壳体表面;
所述机身罩壳包括主壳体和降噪模块,所述主壳体与卧螺离心机机身固定连接,所述降噪模块为卧式结构,包括信号采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和信号输出装置。
进一步,所述排渣口处的排渣罩壳、位于溢流口处的溢流罩壳以及位于机身上的机身罩壳均为外加于卧螺离心机的罩壳。其目的为以外加罩壳的形式降低噪声。
所述排渣罩壳和溢流罩壳的外表面分布有平面百叶,所述平面百叶与其所在的罩壳外表面的夹角为α=15°~30°,平面百叶的长度为D1,宽度为D2,厚度为10mm;平面百叶均布于排渣罩壳和溢流罩壳的外表面;,A面表示背面,B面表示侧面,在罩壳A面布有2列m行平面百叶,行间距为D3,列间距为D4;在罩壳B面布有3列n行平面百叶,行间距为D5,列间距为D6。
再进一步,所述排渣罩壳内壳消音室中,所述劈尖的截面为三角形,劈尖的底边长度为a,高度为b,厚度为c,且2a=b=c。
优选地,所述降噪模块的信号采集装置通过传感器收集声音信号,并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信号处理装置,电信号通过信号处理装置产生一个反向的波形,最后由降噪模块上的信号输出装置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发出并与原有的噪音叠加消除;所述信号采集装置分布于降噪模块上下表面,信号处理装置内置于降噪模块内部,信号输出装置安装于降噪模块侧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采用的是罩壳结构,使用隔离降噪的模式防止噪音扩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78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