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快速断路器用斥力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77205.6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33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晨光;李杰;邹顺;李博;沙新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H3/28 | 分类号: | H01H3/28;H01H33/38 |
代理公司: | 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1 | 代理人: | 刘念涛;宋国荣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断路 器用 斥力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快速断路器用斥力机构,包括斥力线圈、斥力盘和机构轴,所述的斥力线圈包括底盘、绝缘骨架、线圈绕组、铁芯、固定螺钉,所述的斥力盘包括主盘片、斥力盘骨架和铆接二者的固定件;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方案整体设计更加紧凑,且优化了快速斥力机构磁场分布,提高了斥力机构对电磁能量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对驱动回路储能的要求,从而减小体积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超快速断路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超快速断路器用斥力机构。
背景技术
快速操作机构是一种利用涡流电动斥力原理制作的操动机构,因其结构简单、分闸速度快等优点在快速断路器中应用越来越频繁。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高压快速断路器技术快速发展,快速斥力机构作为快速断路器的核心部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斥力盘与斥力线圈是快速斥力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可检索到的斥力盘多为圆盘形式,具有平整的接触表面,而斥力线圈多为与斥力盘对应的饼状结构,二者对应布置以达到利用线圈与圆盘间涡流产生的斥力推动机构快速运动的目的。
这种斥力盘与线圈的配对形式,由于结构的原因,磁力线是发散到周围空间的,其对电磁能的利用率是比较低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斥力机构,改善斥力机构的磁场分布,使斥力机构整体设计更加紧凑,提高斥力机构对电磁能量的利用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快速断路器用斥力机构,由斥力线圈、可相对斥力线圈滑动的带限位环的机构轴以及可沿机构轴滑动的斥力盘组成;所述的斥力线圈包括非导磁金属底盘、通过固定螺钉安装在底盘上的铁芯以及套装在铁芯上的绝缘骨架,所述的铁芯设有若干扇形突起部,所述的绝缘骨架上对应设置有缺口,绝缘骨架内有通过扇形凹槽内嵌安装于扇形突起部的线圈绕组,所述的线圈绕组外部绝缘后真空压力浸漆处理,线圈绕组与铁芯和底盘之间的空隙浇注环氧类绝缘材料;所述的斥力盘由高电导率非导磁金属材料的主盘片、高强度金属材料的斥力盘骨架以及固定件通过铆接配合焊接的方式紧固连接形成,所述的主盘片和斥力盘骨架上分别设置有与扇形突起部和铁芯对应的扇形镂空部。
所述的一种超快速断路器用斥力机构,其扇形突起部和铁芯各有三个且交错设置,所述的扇形镂空部有六个且沿沿轴心均匀分布,大大降低了斥力盘自身的重量,进而降低了斥力机构运动部分的质量,利于实现快速动作。
所述的一种超快速断路器用斥力机构,其铁芯中心处有圆形沉台,沿所述沉台外沿均匀分布六个沉槽,所述沉槽将铁芯上部端面均分为六个扇形突起,与所述的六个扇形镂空部相对应,这样斥力盘可嵌套在所述铁芯上沿轴线自由移动。
所述的一种超快速断路器用斥力机构,其铁芯采用高磁导率的硅钢片材料绕制后加工而成,在保证约束磁场的同时,能有效地防止涡流的产生,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所述的一种超快速断路器用斥力机构,其线圈绕组由三个完全相同的线圈串联构成,所述三个线圈呈品字形排列,套装在扇形突起部上,三个线圈绕向相同,线圈绕组产生的感应磁场会被具有扇形突起的铁芯有效约束,大大提高磁场的利用效率。
所述的一种超快速断路器用斥力机构,其线圈绕组的上端面比所述绝缘骨架的上端面略低约1mm,铁芯的上端部所有空隙采用环氧类绝缘材料浇注定型,加强绝缘的同时,能避免斥力盘在运动过程中对线圈的伤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传统的光滑平面接触的斥力盘和斥力线圈不同,本专利采用硅钢片缠绕的具有6个扇形突起(不限于当前数量“6”与形状“扇形”)的铁芯,配合固定及绝缘措施,将斥力线圈固定其上,有效优化了磁场分布,提高局部有效磁场密度;斥力盘采用与铁芯适配的镂空形式,并与机构的轴分离设计,在增加强度同时,大大减轻了自身重量,与斥力线圈配合使用,能有效节省空间,提高出力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未经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72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