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封口板及其锂离子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77003.1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7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朱万军;黄金宏;易凌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06;H01M2/08;H01M2/30;H01M2/34;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华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43 | 代理人: | 周婵;王松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街道同富工业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形 锂离子电池 封口 及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封口板及其锂离子电池,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所述的方形锂离子电池封口板包括上盖板、下绝缘件、正极柱、负极柱;所述上盖板开设有正极孔与负极孔;所述正极柱设置于正极孔内,所述负极柱设置于负极孔内;所述下绝缘件与上盖板内侧配合连接,所述下绝缘件与上盖板接触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凹凸配合槽结构;所述下绝缘件与正极柱、负极柱之间设置有第二凹凸配合槽结构。本发明中的凹凸配合槽结构能够有效的改善了封口板正负极柱与上盖板的铆压结合的扭矩承受能力,从而避免了封口板因铆压结合扭矩不够,而导致锂离子电芯出现漏液、密封性差和内部短路等情况出现,造成损失及不利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封口板及其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方形锂离子电池封口板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部件,关系到锂离子电池的成形及PACK应用,在锂离子电池PACK应用时,都要通过锂离子电池封口板上的正负极柱来进行串并连接组合,以达到增压并容的目的,而在PACK应用进行串并组合时,螺丝锁付正负极柱进行串并组合是一种较为方便简洁的PACK成组应用工艺,但是在螺丝锁付正负极柱进行串并组合时锁付螺丝的扭矩也会对正负极柱与上盖板的铆压结合结构有一个较大的等同扭矩。而目前市场上所生产和应用的锂离子电池铆压结构的封口板,正负极柱与上盖板铆压结合所能承受扭矩都比较小,而这就会带来一个问题,在锂离子电池PACK成组应用进行串并组合时,锁付螺丝时使用的扭矩会对封口板正负极柱与上盖板的铆压结合结构有一个几乎等同锁付螺丝的扭矩,而由于封口板,正负极柱与盖片铆压结合结构所能承受的扭矩较小,所以在PACK应用进行串并组合锁付螺丝时,锁付螺丝使用的扭矩会因封口板正负极柱与上盖板的铆压结合结构无法承受而让封口板正负极柱与上盖板的铆压结合结构发生转动、偏移或破坏下绝缘件结构。而锂离子电池内部正负极极耳是和封口板上的连接片焊接在一起的,如果正负极柱发现转动、偏移或下绝缘件被破坏,就有可能导致电芯出现漏液、密封性差或内部短路情况。
目前已申请的专利,是通过改变极柱结构、绝缘件结构来改变锂离子电池封口板的内阻、绝缘、散热等情况,并没有涉及解决锂离子电池封口板在PACK应用时因锂离子电池封口板正负极柱扭矩不够而导致锂离子电芯出现漏液、密封性差或内部短路等问题。
因此,目前需要一种新型的方形锂离子电池封口板,以增大锂离子电池封口板正负极柱与上盖板铆压结合结构的扭矩承受能力,来规避上述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封口板及其锂离子电池,其上设置有方形锂离子电池封口板增大极柱扭矩的结构;解决锂离子电池在PACK成组应用时,由于封口板正负极柱与上盖板铆压结合结构能承受的扭矩较小,而导致锂离子电芯出现漏液、密封性差和内部短路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封口板,包括上盖板、下绝缘件、正极柱、负极柱;所述上盖板开设有正极孔与负极孔;所述正极柱设置于正极孔内,所述负极柱设置于负极孔内;所述下绝缘件与上盖板内侧配合连接,所述下绝缘件与上盖板接触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凹凸配合槽结构;所述下绝缘件与正极柱、负极柱之间设置有第二凹凸配合槽结构。所述第一凹凸配合槽结构和第二凹凸配合槽结构能够在封口板正负极柱与下绝缘件接触面、上盖板与下绝缘件接触面间有效的增大其相互作用力,从而有效的改善了封口板正负极柱与上盖板的铆压结合的扭矩承受能力,从而避免了传统封口板因铆压结合扭矩不够,而导致锂离子电芯出现漏液、密封性差和内部短路等情况出现,造成损失及不利影响。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盖板下侧设置有第一凹槽结构,所述下绝缘件上侧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与第一凸起结构配合设置为所述第一凹凸配合槽结构;
或,
所述上盖板下侧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所述下绝缘件上侧设置有第一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第一凹槽结构配合设置为所述第一凹凸配合槽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70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淤泥高效快速无害化还原素土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稳定性强的塔式起重机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