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互穿网络pH响应性的有机硅泡沫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175459.4 | 申请日: | 2019-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51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峰;王美淑;魏俊锋;孙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
| 主分类号: | B01D17/05 | 分类号: | B01D17/05;C02F1/4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方燕;莫瑶江 |
| 地址: | 51007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网络 ph 响应 有机硅 泡沫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互穿网络pH响应性的有机硅泡沫。一种具有互穿网络pH响应性的有机硅泡沫,由如下步骤制备得到:将25~90质量份有机硅树脂,10~75质量份pH响应性单体和1~5质量份引发剂混合均匀,加入模板剂中,待模板剂中气泡完全排除后,密封,130~190℃反应1~10h,然后使用水将模板剂溶出,制得所述的具有互穿网络pH响应性有机硅泡沫。本发明通过选择聚合性有机硅体系,同时引入pH响应性聚合单体,一锅法将两种分子聚合,通过适当的比例调控制得互穿网络有机硅泡沫,保证了有机硅泡沫不溶胀的同时又具有pH响应性,可以实现由亲油到疏油的转变,从而达到排油目的,提高油水分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和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互穿网络pH 响应性的有机硅泡沫。
背景技术:
有机硅泡沫由聚二甲基硅氧烷为主组成,兼具了有机硅与泡沫的特性,例如疏水性、亲油性以及耐高低温特性。常见的有机硅泡沫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法、物理法和其它方法(张茜等.有机硅泡沫材料研究进展[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03):230-235)。模板法是物理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将可溶性颗粒作为模板,注入有机硅原料,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固化,然后使用溶剂溶解获得泡沫,制备方法简单,无需要特殊的发泡设备,适合小规模的泡沫制备。
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有机硅泡沫在应用于油水分离时,由于有机硅的强亲油特性,容易发生溶胀,虽然吸收的油会变多,但会导致泡沫机械强度下降,在反复的挤压下容易破裂失效,耐久性不理想;加之由于强亲油的特性,在挤压排油后,仍然有大量的油存在于有机硅基体内,导致油水分离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互穿网络pH响应性的有机硅泡沫,本发明通过选择聚合性有机硅体系,同时引入pH响应性聚合单体,一锅法将两种分子聚合,通过适当的比例调控制得互穿网络有机硅泡沫,保证了有机硅泡沫不溶胀的同时又具有pH响应性,可以实现由亲油到疏油的转变,从而达到排油目的,提高油水分离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互穿网络pH响应性的有机硅泡沫,由如下步骤制备得到:将25~90质量份有机硅树脂,10~75质量份pH响应性单体和1~5质量份引发剂混合均匀,加入模板剂中,待模板剂中气泡完全排除后,密封,130~190℃反应1~10h,然后使用水将模板剂溶出,制得所述的具有互穿网络pH响应性有机硅泡沫,所述的pH响应性单体由单丙烯酸单体和多丙烯酸单体组成,所述的单丙烯酸单体在pH响应性单体的质量分数为80~99.5%。
上述具有互穿网络pH响应性的有机硅泡沫,具体由如下步骤制备得到:将40~60质量份有机硅树脂,50~75质量份pH响应性单体和1~2质量份引发剂混合均匀,加入模板剂中,待模板剂中气泡完全排除后,密封,130~190℃反应1~10h,然后使用水将模板剂溶出,制得所述的具有互穿网络pH响应性有机硅泡沫,所述的pH响应性单体由单丙烯酸单体和多丙烯酸单体组成,所述的单丙烯酸单体在pH响应性单体的质量分数为92~98%。
优选地,所述的有机硅树脂由含有乙烯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助剂组成,所述的含有乙烯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在有机硅树脂中的质量分数为20~100%,所述的助剂为亲油性气相纳米二氧化硅和/或乙烯基MQ树脂。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为端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或多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优选地,所述的单丙烯酸单体选自丙烯酸二甲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丙烯酸二乙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胺乙酯、丙烯酸哌啶乙醇酯、甲基丙烯酸哌啶乙醇酯、 2-乙烯基吡啶、4-乙烯基吡啶、2-(叔丁基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2-(叔丁基氨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中的一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未经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54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