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式外卖取餐自动传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75456.0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73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孙树文;季源隆;蒋浩然;李溥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35/00 | 分类号: | B65G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外卖 自动 传送 装置 | ||
1.一种轨道式外卖取餐自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主体部分和辅助部分组成,主体部分为轨道结构,主体部分由主道弯道外道模块(13)、主道直道模块(14)、舵机(15)、变向舵机弯道连接模块(16)、变向弯道外道模块(17)、变向直道外道模块(18)、固定螺丝(19)、主道弯道内道模块(20)、变向舵机直道连接模块(21)、变向直道内道模块(22)、TFT屏幕控制中枢模块(23)、变向弯道内道模块(24)组成;
主道弯道外道模块(13)和主道弯道内道模块(20)通过圆形插孔和两个主道直道模块(14)进行连接,主道弯道外道模块(13)和主道弯道内道模块(20)通过圆形插孔与另一侧的主道弯道外道模块(13)和主道弯道内道模块(20)进行连接,之后两侧的主道弯道外道模块(13)和主道弯道内道模块(20)再通过圆形插孔分别连接两个主道直道模块(14),之后两侧的两对主道直道模块(14)分别和两对变向舵机直道连接模块(21)通过圆形插孔进行连接;两侧两对变向舵机直道连接模块(21)再分别用M5螺钉和四个舵机(15)相连,之后两侧的变向弯道外道模块(17)和变向弯道内道模块(24)与舵机上齿纹的配合进行连接,四个舵机(15)为两侧的变向弯道外道模块(17)和变向弯道内道模块(24)提供转动的动力,变向弯道外道模块(17)和变向弯道内道模块(24)通过M5螺钉固定在天花板上,之后舵机(15)再与四个舵机弯道连接模块(16)通过八个M5螺钉进行连接,之后变向直道外道模块(18)和变向直道内道模块(22)通过与舵机(15)上齿纹的配合进行连接,之后同样将变向直道外道模块(18)和变向直道内道模块(22)通过M5螺钉与天花板进行固定,依次完成主体部分的连接;在主道直道模块(14)上安装超声波感应模块,判断此区域内此时是否有挂钩机器人停靠;若有挂钩机器人停靠,通过舵机(15)转动两侧两对变向弯道外道模块(17)、变向弯道内道模块(24),变向直道内道模块(22),变向直道外道模块(18),使轨道变成直道模式,让挂钩机器人到达下一区域进行判断;若无挂钩机器人停靠,则保持弯道模式,使运行挂钩机器人停进储物区域;
辅助部分为挂钩机器人部分,由车箱主体部分、前轮箱体部分、后轮箱体部分和后轮连杆(10)组成;所需标准件有M3螺钉、M4螺钉、M3螺母、M4螺母、M2轴承;后轮箱体部分通过M3螺钉、M3螺母、后轮连杆(10)与车箱主体部分相连,前轮箱体部分通过M3螺钉插入车箱主体部分的孔中并与M3螺母配合,与车箱主体部分相连接,后轮箱体部分与前轮箱体部分均通过M2轴承与车轮整体轴相配合并通过紧固轴套轴向定位,车箱主体部分通过车轮与主体部分互相配合;主体部分通过M4螺钉、M4螺母与车箱主体部分相连接;后轮箱体部分由后轮上盖(12)、后轮底盒(11)、后轮连杆(10)、轴(5)、轮毂(1)、防滑胎皮(2)组成;轮毂(1)与防滑胎皮(2)紧密连接在一起起到防滑传动的目的,轮毂(1)与轴(5)过盈配合,通过M2轴承与后轮底盒(11)连接,以达到使轴自由旋转的目的;后轮上盖(12)通过自身的结构与后轮下盖定位,使后轮箱体部分更加利于装配,通过M2螺钉穿入后轮下盖的螺纹孔中,与后轮下盖连接在一起,并且将轴承固定在后轮箱体部分两端;后轮箱体部分通过后轮连杆(10)与车箱主体部分相连接,并且相互之间在平行于地面的方向上自由移动,起到辅助转向的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式外卖取餐自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轮箱体部分由电机壳(3)、电机传动锥齿轮(4)、小电机、前轮箱体部分的轴、轮毂(1)和防滑胎皮(2)组成;小电机由电机壳(3)连接到主结构上,使小电机固定进行稳定输出,电机传动锥齿轮(4)紧密结合在前轮箱体部分的轴上,前轮箱体部分的轴由两侧轴承固定在前轮箱体部分上,小电机通过电机传动锥齿轮(4)使电机纵向的转动传递为为前轮箱体部分的轴的转动,使车轮转动;小电机通过下方的长杆连接结构与车箱主体盖(6)衔接在一起,并且通过杆件的中空结构使电源供给到电机壳(3)的位置保证小电机的能源供应;前轮箱体部分是整个小车的主要动力装置,作用是提供动力调节速度使小车前进转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545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5G 运输或贮存装置,例如装载或倾斜用输送机;车间输送机系统;气动管道输送机
B65G35-00 其他类不包含的机械输送机
B65G35-02 . 包含有配置成使圆柱形物件在支承表面上滚动的环形牵引元件,如牵引带
B65G35-04 . 包含有挠性载荷运载体,如输送带的,此挠性载荷运载体在一端卷紧而在另一端放松
B65G35-06 . 包含有沿一通路,如封闭通路移动的荷载运载体,并且此运载体适合于与沿通路间隔配置的一系列牵引元件中的任何一个啮合
B65G35-08 . 包含有可在通路,如封闭通路内移动的互不连接的载荷运载体系列,如许多皮带区段,这些载体适合于相互接触并由配置成使每个载荷运载体依次啮合的装置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