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毒复配农药杀螺剂的配方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73840.7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2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蒋继宏;杨绪勤;陈让让;鞠秀云;王军娟;周降生;曹小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65/08 | 分类号: | A01N65/08;A01N43/24;A01P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徐振兴;姚姣阳 |
地址: | 2211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毒 农药 杀螺剂 配方 | ||
一种本发明以红花酢浆草提取物提取物、四聚乙醛为主要试剂,通过复配组合得到灭杀福寿螺的最适合配比,混合制备成杀螺剂。本发明杀螺剂对福寿螺等软体动物有极强的致死作用,红花酢浆草原料容易获取,红花酢浆草提取物提取纯化技术成熟,生产成本和市面上流通的6%四聚乙醛颗粒制剂(每亩2Kg左右)的售价基本持平。本发明使四聚乙醛浓度得到降低,降低化学农药残留,保障了绿色农业的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四聚乙醛和红花酢浆草提取物复配形成的生物农药,作为防治福寿螺灾害发生的灭螺剂。
背景技术:
红花酢浆草(学名:
四聚乙醛中文别名:密达、灭旱螺、蜗火星、梅塔、灭蜗灵、蜗牛敌,英文名称:Metaldehyde,外观浅蓝色,遇水软化,有特殊香味,有很强的引诱力。当螺受引诱剂的吸引而取食或接触到药剂后,使螺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大量释放,破坏螺体内特殊的黏液,使螺体迅速脱水,神经麻痹,并分泌黏液,由于大量体液的流失和细胞被破坏、导致螺体、蛞蝓等在短时间内中毒死亡。然而四聚乙醛还是一种有毒化学制剂,长期接触还是能够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市场比较流行的是6%颗粒剂是一种选择性强的杀螺剂。
福寿螺又名雪螺、苹果螺,寿螺20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台湾,1981年由巴西籍中国人引入广东。1984年后,福寿螺已在广东广为养殖。由于过度养殖,加上味道不好,它被释放到野外。福寿螺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很强,又繁殖得快,在很多地区可自然越冬,年发生两个世代。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适宜水温为18℃~30℃。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交配后3~5天开始产卵,夜间雌螺爬到离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卵。卵圆形,粉红色,卵径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每次产卵一块,200~1000粒,一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5万粒。成体比较大,福寿螺个体大,每只可达100~150g,最大个体可达250g以上。有巨型田螺之称。繁殖力极强,潜在危害巨大。因此迅速扩散于河湖与田野;其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能破坏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已成为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的有害动物。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福寿螺可自然越冬,年发生两个世代。在广西鹿寨县等地,福寿螺在稻田的发生密度高达16.95个/平方米;水稻受害株率一般为7%~15%,最高达64%。福寿螺不但为害水稻,而且危害蔬菜及其他水生作物,福寿螺还危害水仙花、兰花等各种水生植物,成为中国南方水域的一大患害。此外,福寿螺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极易给周围居民带来健康问题。估计中国南方各省市受其危害的水域(池、湖、水田等)不少于10万公顷。目前防治软体动物的危害以化学农药为主,主要有6%四聚乙醛、贝螺杀、6%密达颗粒剂 、45%三苯醋锡、45%百螺敌等约 50种左右,这些有机杀螺剂虽然对福寿螺有一定防效, 但对人的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有的甚至会致畸致癌,对水生生物有剧毒,对自然界生态平衡有一定破坏,防治成本高,实际应用中有很大局限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师范大学,未经江苏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38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熔式切割称重测试机
- 下一篇:一种湖面垃圾清理遥控船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