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空间分辨率复合式电极交叉探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72748.9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04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付腾飞;郭磊;徐兴永;苏乔;陈广泉;窦衍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3/02 | 分类号: | G01V3/02;G01V3/38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刘晓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间 分辨率 复合 电极 交叉 探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空间分辨率复合式电极交叉探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反演出非Z方向,至少两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点电极矢量电阻率;水平环列点电极切面探测;垂向线列点电极滚动探测;多层复合式点电极延伸探测;空间点电极定向探测;空间电阻率交叉反演,通过上述复合式点电极交叉探测数据,对空间进行插值计算,获取完整的立体空间探测数据。本发明通过反演出非Z方向,至少两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点电极矢量电阻率,充分结合各探测技术构建完整的三维电阻率动态监测方法,通过该方法可揭示不同灾害链起因导致水盐运移在特殊土体中的运移规律和机理,实现对海岸带地区水盐运移空间分布动态变化过程进行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原位长期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质探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空间分辨率复合式电极交叉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分辨电阻率方法是在一条测线上的二维测量,对于未处于测线正下方的目标体,由于旁侧效应的影响会使目标体的位置和形态判断不准。当进行面积测量时,只是将各测线进行简单的组合,测线之间不存在内在的联系。一般的高密度电阻率方法当进行三维勘探巨大的数据量又使得三维拟合反演耗时很长且不易收敛。
基于上述,申请号为200810022181.2的发明专利公开一种名称为三维高分辨电阻率勘探及直接成像方法,该方法将单极-偶极装置以均匀正交网格方式布设在地面上进行面积测量,通过适当的电极排列和组合在纵横两个方向都形成对地下分析分辨单元的多次覆盖观测,直接图解成像由原来的半圆交绘成像变为半球交绘成像,由此得到整个测区探测深度范围内洞道更准确的空间位置,和更精确地在野外现场实时重现地下洞道的大小和形状。
该方法尽管其以正交网格方式布设,本质上仍然是二维空间测量,其要实现精确探测,需要横纵向布设单极-偶极装置,这种大尺度空间布设方式,存在使用麻烦、布设成本高、效率低下等缺陷。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电阻率探测方法仍然局限在一维、二维空间的大尺度探测,无法满足特定精细探测需求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高空间分辨率复合式电极交叉探测方法
一种高空间分辨率复合式电极交叉探测方法,包括:
步骤A、反演出非Z方向,至少两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点电极矢量电阻率;
步骤B、水平环列点电极切面探测;
步骤C、垂向线列点电极滚动探测;
步骤D、多层复合式点电极延伸探测;
步骤E、空间点电极定向探测;
步骤F、空间电阻率交叉反演,通过上述复合式点电极交叉探测数据,对空间进行插值计算,获取完整的立体空间探测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包括:基于同一水平切面、等间距、环形分布的多个正交点电极,通过激发相邻电极进行二极法的电阻率探测。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C包括:基于同一方向、垂向等间距分布的多个点电极,激发四个相邻电极,采用温纳法自上向下依次进行滚动测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D包括:基于同一方向、垂向等间距分布的多个点电极,在垂向线列点电极探测的基础上,进行更大间距的温纳滚动测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E包括:基于三维高密度电阻率原位监测探针的空间排布形式,依次进行多个正交方向的垂向线列点电极滚动探测、多层复合式点电极延伸探测,获得具有三维立体空间分布规律的正交定向探测数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27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BYD废催化剂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圆竹构成的大跨度屋面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