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山体滑坡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72635.9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826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喜斌;杨兵;李宏颖;周泽明;姚晓琼;李宗睿;王赛云;王冠宇;裴梦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B21/10 | 分类号: | G08B2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兴林 |
地址: | 065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北斗 系统 山体 滑坡 监测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山体滑坡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北斗系统的山体滑坡监测系统包括,
若干个第一发送模块(1),均匀排布在山体表面;
若干个第二发送模块(2),均匀排布在距离山体表面1.5~2m深度的土层中;
若干个第三发送模块(3),均匀排布在距离山体表面4~5m深度的土层中;
接收模块(4),用于接收北斗系统对第一发送模块(1)、第二发送模块(2)和第三发送模块(3)做出的定位信息;
处理模块(5),用于对接收模块(4)得到的定位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监测结果;
第一发送模块(1)、第二发送模块(2)和第三发送模块(3)在沿山体表面的方向上交错布置;
所述基于北斗系统的山体滑坡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第一发送模块(1)、第二发送模块(2)和第三发送模块(3)向北斗系统发送实时定位请求信息,北斗系统得到定位信息后发送至接收模块(4);
B、处理模块(5)根据接收模块(4)接收到的定位信息,分别建立由第一发送模块(1)定位信息组成的山体表层动态模型、由第二发送模块(2)定位信息组成的山体中间层动态模型和由第三发送模块(3)定位信息组成的山体底层动态模型;
C、处理模块(5)根据山体表层动态模型、山体中间层动态模型和山体底层动态模型对山体滑坡风险进行判定;
步骤B中,山体表层动态模型、山体中间层动态模型和山体底层动态模型均包括以下要素,
建模节点,包括对应发送模块的三维数据;
模型曲面,包括根据建模节点拟合得出的曲面区域;
本层动态模型的建模节点与其相邻动态模型中距离最近的建模节点的关联函数;
步骤C中,对山体滑坡风险进行判定包括以下步骤,
C1、若同一动态模型中不同的建模节点的位置变化量绝对值的平均值超过预警阈值,则判定存在山体滑坡风险;
C2、若模型曲面出现交叉接触,则判定存在山体滑坡风险;
C3、若建模节点之间的关联函数发生变化,且变化前后的关联函数的平均距离和变化前后的关联函数的夹角的加权平均值超过预警阈值,则判定存在山体滑坡风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系统的山体滑坡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若相邻动态模型中距离最近的建模节点的连线与模型曲面存在交点,则判定存在山体滑坡风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北斗系统的山体滑坡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点数量与山体滑坡风险成正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未经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263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多人人脸识别的防走失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光电充电式气体检测报警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