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对破伤风类毒素的检测抗体对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172201.9 | 申请日: | 2019-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5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胡业勤;陈雯;雷念潮;杨晓明;段凯;李新国;李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K16/12 | 分类号: | C07K16/12;C12N15/13;G01N33/56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范盈 |
| 地址: | 430207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针对 破伤风 类毒素 检测 抗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针对破伤风类毒素的检测抗体对及其应用,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所述的抗体为抗体2B12和1B23,2B12重链可变区(VH)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轻链可变区(VL)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1B23的重链可变区(VH)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轻链可变区(VL)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本发明还涉及编码所述单克隆抗体2B12、1B23的核酸序列以及由其制备的检测破伤风类毒素的试剂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针对破伤风类毒素的检测抗体对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押宝杆菌的感染引起的。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感染于伤口,在缺氧的条件下繁殖并产生外毒素,作用于人中枢神经系统。1974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正式提出扩大免疫计划,防止包括破伤风在内的七种疾病,随后我国也有效推行了破伤风疫苗的接种。破伤风类毒素通过采用化学等方法处理,使其失去毒性而保持抗原性,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与之发生特异性反应。因此,应以类毒素的免疫学活性为依据对其质量进行评估。通常我们采用动物实验测定其免疫原性,絮状单位法测定其抗原性。絮状单位的测定为常规测定类毒素与相应抗毒素的结合力的方法,其结果为肉眼判断,存在一定误差。因此,人们期望采用简单、快速、灵敏、影响因素少的方法监控生产过程中的破伤风类毒素质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具有灵敏、快速、耐受性强的优点,能够用于破伤风类毒素生产过程中的类毒素的质量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先涉及一组单独和/或联合检测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的单克隆抗体,所述的抗体为:
(1)单克隆抗体1B12,
其重链可变区(VH)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SEQIDNO.1:
轻链可变区(VL)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SEQIDNO.2:
(2)单克隆抗体1B23,
其重链可变区(VH)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SEQIDNO.3:
轻链可变区(VL)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4所示,SEQIDNO.4:
本发明还涉及编码所述单克隆抗体1B12、1B23的核酸序列。
所述的1B12、1B23单克隆抗体的恒定区(Fc)区为鼠源Fc。
所述的单克隆抗体1B12、1B23都是鼠源抗体。
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单克隆抗体1B12、1B23在制备破伤风类毒素得检测试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检测破伤风类毒素的检测试剂盒,所述的试剂盒包含:
(1)检测有效量的1B12抗体和/或1B23抗体;
(2)必要的显色或定量试剂。
优选的,所述的试剂盒是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
更优选的,所述酶联免疫试剂盒为双抗夹心法酶联免疫试剂盒,其中,
(1)使用单克隆抗体1B12为包被抗体或捕获抗体;
(2)使用标记有定量标签的1B23抗体为检测抗体或第二抗体;
所述的有定量标签优选为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生物素。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22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