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被动兼容水声定位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171243.0 | 申请日: | 2019-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09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 发明(设计)人: | 石刘;张宏滔;陈鹏;朱小辉;潘笑;潘舟;李怀瑜;江伟明;程远;郭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武汉环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S15/06 | 分类号: | G01S15/06;G01S7/52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被动 兼容 定位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被动兼容水声定位系统,包括4个潜标组网设备和1个潜标定位终端;所述潜标组网设备与潜标定位终端均包括潜标、电池组,所述潜标与电池组固定连接;所述潜标包括电子舱以及分别位于电子舱两端的收发合置水声换能器和深度计,收发合置水声换能器配置为发送与接收7~11kHz水声信号,深度计配置为获取潜标的深度信息;所述潜标组网设备还包括浮标。本发明在一套系统中同时满足水下目标自主发声时的主动定位需求和隐蔽不发声时的被动定位需求,采用多种通信方式,能满足系统跟岸基系统的连通性、经济性等多种需求,部署在近海时,可采用经济的无线通信方式与岸基进行通信;部署在中远海时,可采用卫星通信方式与岸基进行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声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被动兼容水声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响应国家“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战略,解决水下UUV等目标主动定位需求和己方水下特定目标被动定位导航需求,需要研制水下通信导航主被动定位系统,构建深海百平方公里级水下定位、导航和通信一体化组网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多场景的定位需求,以及不同场景下岸基系统可靠获取水下目标位置信息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被动兼容水声定位系统,首次在单套系统中同时解决水下目标自主发声时的主动定位需求和隐蔽不发声时的被动定位需求,综合运用水声通信、水声组网、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通信手段。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主被动兼容水声定位系统,包括4个潜标组网设备和1个潜标定位终端;所述潜标组网设备与潜标定位终端均包括潜标、电池组,所述潜标与电池组固定连接;所述潜标包括电子舱以及分别位于电子舱两端的收发合置水声换能器和深度计,收发合置水声换能器配置为发送与接收7~11kHz水声信号,深度计配置为获取潜标的深度信息;所述电子舱内设置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以及连接到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的协议处理板、模拟接收单元、功率发射板;所述收发合置水声换能器通过收发转换及匹配板与模拟接收单元及功率发射板连接;模拟接收单元配置为对接收到的7~11kHz水声信号进行模拟调理;功率发射板配置为对收发合置水声换能器的发射电路进行功率驱动;收发转换及匹配板配置为对收发合置水声换能器的接收、发射电路进行隔离和切换,并对功率发射板与发射电路进行阻抗匹配;所述潜标组网设备还包括浮标,浮标挂载到所述潜标上,配置为提供GPS位置信息和无线通信功能;所述浮标、深度计均通过协议处理板与数字信号处理单元连接;协议处理板配置为对浮标的GPS位置信息、潜标的深度信息按照协议进行打包处理;数字信号单元配置为对7~11kHz水声信号进行解码处理和对协议处理板打包处理信息进行编码。
具体地,所述系统工作在主动定位模式和被动定位模式;主动定位模式时,潜标组网设备处于低功耗监听状态;被动定位模式时,潜标定位终端处于隐蔽式接收状态。
主动定位模式时,目标上安装的潜标定位终端主动发射脉冲信号,周边水域布放的潜标组网设备将收到的脉冲信号转发给岸基系统,由服务器解算出目标位置,再通过指控系统把目标位置通过水声发送给目标,完成主动定位。
被动定位模式时,己方水下特定目标航行过程中,周边水域布放的潜标组网设备向己方水下特定目标发射脉冲信号,己方水下特定目标上的潜标定位终端在收到发射脉冲信号后,通过终端嵌入式系统解算自身位置,完成被动定位。
具体地,当系统部署在近海时,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与岸基系统进行通信;当系统部署在中远海时,采用卫星通信方式与岸基系统进行通信。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电源管理模块,用于对外部电池组24V供电电压进行电压转换。
具体地,潜标与电池组通过安装架实现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挂载点,用于挂载所述浮标。
具体地,服务器通过以下公式解算出目标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武汉环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武汉环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12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