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灯条防过冲保护电路和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71168.8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64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伟;袁博;胡向峰;杨寄桃;黄德强;盘桥富;鲍晓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2 | 分类号: | H05B33/02;H05B45/5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肖文静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灯条防 保护 电路 背光 模组 | ||
本发明公开了灯条防过冲保护电路和背光模组,其中,灯条防过冲保护电路包括:升压斩波电路、恒流驱动电路、发光二极管LED灯组电路和防过冲保护组件;升压斩波电路的电流输出端与LED灯组电路的电流输入端电连接;恒流驱动电路包括相互电连接的恒流驱动控制芯片和调光场效应MOS管;其中,恒流驱动控制芯片的使能端与升压斩波电路电连接,调光MOS管的栅极与恒流驱动控制芯片电连接,调光MOS管的漏极与LED灯组的电流输出端相连,调光MOS管的源极接地;防过冲保护组件包括:栅极升压调节电路,栅极升压调节电路连接于恒流驱动控制芯片与调光MOS管之间线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LED灯条存在寄生电容,LED等在充电时容易导致LED灯电流过冲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电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条防过冲保护电路和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源是液晶电视高质量画质的重要保障,目前市场上畅销的液晶电视,如智能电视、4K LED电视以及超高清电视等,都是采用LED灯作为背光源。LED灯需要通电才能发光,现有的LED灯都是设置于LED灯条上,通过LED灯条通电发光发热的。由于LED灯的发热,导致LED灯条所在的整个背光模组的消耗占据整机功率的70%以上,这样就导致背光模组容易过热,影响液晶屏的显示效率和使用寿命。目前在液晶电视中,LED灯条大多都是依靠背光模组中铁背板和散热片实现散热的,这样能够有效地散去LED灯条的热量,从而提高LED灯的功率负荷功耗,延长液晶屏的使用寿命。
LED灯条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LED灯条包括独特的四层结构,分别是电路层1(铜箔)、导热绝缘层2、金属铝基板3和辅助保护膜层4(在散热铝条固定在背板上之前撕掉该保护膜)。因为LED灯条最上面的电路层1和最下面的金属铝基板层4均为金属材质,而中间的导热绝缘层2并不导电,因此当LED灯发光,电路层1有电流经过时,该电路层1相当于一个电容的正极;同理,金属铝基板层3相当于电容的负极,中间的导热绝缘层2隔离两极,当金属铝基板固定在铁背板,就相当于电容的负极连接地线,这样一个无形的寄生电容就形成了。
该寄生电容对流过LED灯条的电流是有影响的。目前市场上多采用背光恒流驱动控制芯片通过LED灯条控制LED灯的充电和调光。在LED灯条负端(即金属铝基板)基本上都设置有调光MOS管,在为LED灯进行PWM调光时,上述寄生电容会对LED灯充电,导致LED灯出现电流过冲问题。如图2所示,图2中的上层波形为调光MOS管的PWM调光控制信号,下层波形为流过LED灯条的电流,其虚线框内为灯条电流过冲部分201,该电流过冲部分201的能量(包括过冲的电流幅度和维持时间)若超过LED灯的承受范围,则可能会损坏LED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灯条防过冲保护电路和背光模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LED灯条存在寄生电容,LED灯在充电时容易导致LED灯电流过冲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灯条防过冲保护电路,包括:
升压斩波电路、恒流驱动电路、发光二极管LED灯组电路和防过冲保护组件;其中,升压斩波电路的电流输出端与LED灯组电路的电流输入端电连接;
恒流驱动电路包括相互电连接的恒流驱动控制芯片和调光场效应MOS管;其中,恒流驱动控制芯片的使能端与升压斩波电路电连接,调光MOS管的栅极与恒流驱动控制芯片电连接,调光MOS管的漏极与LED灯组电路的电流输出端相连,调光MOS管的源极接地;
防过冲保护组件包括:栅极升压调节电路,栅极升压调节电路连接于恒流驱动控制芯片与调光MOS管之间线路。
优选地,所述灯条防过冲保护电路中,栅极升压调节电路包括:
第一接地保护电容,第一接地保护电容的一端连接于恒流驱动控制芯片与调光MOS管之间线路上,第一接地保护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11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