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架横梁管总成焊接用辅助工装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171094.8 | 申请日: | 2019-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3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儒;宋佳曈;李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37/047 | 分类号: | B23K37/047 |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田春梅 |
| 地址: | 13006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架 横梁 总成 焊接 辅助 工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向架横梁管总成焊接用辅助工装,包括转向架横梁焊接用辅助工装、电机吊座固定夹具、牵引拉杆座固定夹具、齿轮箱吊座固定夹具和电机防脱止挡固定夹具。本发明的转向架横梁管总成焊接用辅助工装能够通过其横梁管定位工装框架主体实现对横梁管总成的精确可靠装夹定位,其在与自动焊机变位盘固定连接后,能够带动内部固定的横梁管总成以任意给定的倾角姿态转动或定位,以便让机械臂的焊接探头在控制系统的编程控制下对横梁管总成上的焊缝进行精确焊接。其电机吊座固定夹具、牵引拉杆座固定夹具、齿轮箱吊座固定夹具和电机防脱止挡固定夹具四者的布局紧凑、结构精巧、集成度高、占用空间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客车转向架制造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架横梁管总成焊接用辅助工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轨道客车转向架的横梁管总成2的主要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其包括横梁管201、两个横梁端座202、两个牵引拉杆座板203、两个齿轮箱吊座板204、电机防脱止挡板205和两个电机吊座板206;
两个横梁端座202为至少具有两个平行边的五边形板件结构,其二者分别同轴固连于横梁管201的两端。
牵引拉杆座板203的主体结构为铅锤方向的垂向轴座20301,其垂向轴座20301的侧方设有用于同横梁管201轴向圆周外侧壁垂直连接的半月形卡箍;两个牵引拉杆座板203彼此平行,其二者均以完全相同的姿态焊接于横梁管201的外侧壁上,并共同构成牵引拉杆座。
电机吊座板206的主体壁板结构上设有沿横梁管201轴向的一个水平大通孔20601和一个沿横梁管201轴向的定位小螺孔20602,其主体壁板结构的侧方设有用于同横梁管201圆周外侧壁垂直连接的半月形卡箍结构;两个电机吊座板206彼此平行,其二者均以完全相同的姿态垂直焊接于横梁管201的轴向外侧壁上,并共同构成电机吊座。
电机吊座板206的主体壁板结构的上端面与牵引拉杆座上的垂向轴座20301的上端面平行,并且,牵引拉杆座与电机吊座分别位于横梁管201轴向上的同一轴段位置,其二者近似关于横梁管201的轴线左右对称。
齿轮箱吊座板204的主体结构为齿轮箱吊座四棱柱20401,其齿轮箱吊座四棱柱20401的侧方设有用于同横梁管201轴向圆周外侧壁垂直连接的半月形卡箍;两个齿轮箱吊座板204彼此平行,其二者均以完全相同的姿态垂直焊接与横梁管201的轴向外侧壁上,并共同构成齿轮箱吊座。
电机防脱止挡板205的结构和安装姿态均与齿轮箱吊座板204的结构和安装姿态近似。电机防脱止挡板205与齿轮箱吊座分别位于横梁管201轴向上的同一轴段位置,但其二者近似关于横梁管201的轴线左右对称。电机防脱止挡板205的防脱止挡板四棱柱20501的上端面与齿轮箱吊座四棱柱20401的上端面二者均与垂向轴座20301的上端面平行。
由于上述两个电机吊座板206、两个齿轮箱吊座板204、电机防脱止挡板205和两个牵引拉杆座板203七者在横梁管201上的布局位置较近,且布局姿态同时存在相对位置关系要求和精度要求,由此导致即便采用高密度紧密布局的常规通用夹具对其七者进行定位,各夹具之间依然彼此冲突干涉,无法实现合理布置,且过多的常规定位夹具也挤占和阻碍了焊接机械手的操作空间,使其焊接过程需要多次中途停机和调整,全部作业无法连续完成。
另一方面,即便按正确的定位姿态临时实现前述七者在横梁管201上的定位和焊接,但若仅仅依靠焊接位置的自身结构实现定位,而无法将其七者与横梁管201的相对位置持续保持,则在后续焊接热缩变形的影响之下,其七者的定位姿态会重新发生显著变化,不仅定位精度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并且还会对横梁管201产生较大的牵拉作用,导致横梁管201发生扭曲变形,力学结构强度下降,需要较为繁重的后续补救工作对其进行修正,从而浪费了额外的人力物力资源,导致生产节拍延长,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增加和经济效益下降。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10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