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敏感数据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70799.8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08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罗易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2 | 分类号: | G06F12/02;G06F16/23;G06F16/35;G06F21/62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于丽君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敏感数据 检测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设备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敏感数据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本申请是通过在内存调用函数中预先加载钩子函数,当应用程序打开文件并进行内容解析时,需要通过内存调用函数进行内存调用,此时,通过钩子函数确定该应用程序所调用的内存块,将被调用的内存块更新至内存块列表,对更新的内存块列表中数据进行敏感数据识别。一方面,本申请无需对文件进行格式转换,另一方面,本申请通过内存块追踪可以快速确定需要进行识别的数据,从而可以提高敏感数据检测效率,且由于不受文件格式的限制,适用范围更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敏感数据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数据平台和信息系统(如医疗、人社、保险、税务、银行和社交网络等)所汇集的数据量越来越庞大,其中包含有例如用户姓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各类敏感数据。当敏感数据被泄露时,可能对用户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当获取到某一份新的文件时,首先需要对其进行敏感数据检测以避免该文件中的敏感数据被泄露。现有技术在进行敏感数据检测时,通常首先将该文件转换为明文,然后根据转换得到的明文内容进行检测。然而,随着文件格式种类越来越多,采用现有的方法进行检测时,由于需要进行文件格式转换,不仅会降低检测效率,而且可能出现由于文件格式少见而无法正常进行格式转换、导致检测失败的情况。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增大适用范围的敏感数据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一种敏感数据检测方法,包括:
当监测到应用程序通过内存调用函数进行内存调用事件时,执行预先加载在所述内存调用函数中的钩子函数;
通过所述内存调用函数中的钩子函数,识别所述应用程序在进行所述内存调用事件的过程中调用的内存块;
将所述应用程序调用的内存块更新至内存块列表;
对更新的内存块列表中数据进行敏感数据识别,得到敏感数据检测结果。一种敏感数据检测装置,包括:
钩子函数执行模块,用于当监测到应用程序通过内存调用函数进行内存调用事件时,执行预先加载在所述内存调用函数中的钩子函数;
内存块识别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内存调用函数中的钩子函数,识别所述应用程序在进行所述内存调用事件的过程中调用的内存块;
内存块管理模块,用于将所述应用程序调用的内存块更新至内存块列表;
敏感数据检测模块,用于对更新的内存块列表中数据进行敏感数据识别,得到敏感数据检测结果。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上述敏感数据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当监测到应用程序通过内存调用函数进行内存调用事件时,执行预先加载在内存调用函数中的钩子函数;通过内存调用函数中的钩子函数,识别应用程序在进行内存调用事件的过程中调用的内存块;将应用程序调用的内存块更新至内存块列表;对更新的内存块列表中数据进行敏感数据识别,得到敏感数据检测结果。本申请是通过在内存调用函数中预先加载钩子函数,当应用程序打开文件并进行内容解析时,需要通过内存调用函数进行内存调用,此时,通过钩子函数确定该应用程序所调用的内存块,将被调用的内存块更新至内存块列表,对更新的内存块列表中数据进行敏感数据识别。一方面,本申请无需对文件进行格式转换,另一方面,本申请通过内存块追踪可以快速确定需要进行识别的数据,从而可以提高敏感数据检测效率,且由于不受文件格式的限制,适用范围更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07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