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合金端淬有限点温度曲线的相变潜热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70619.6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45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周萍;陈卓;赵天阳;付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蒋太炜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合金 有限 温度 曲线 相变 潜热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传热学方法和合金端淬有限点温度曲线,计算由于固态相变所释放的潜热量。本发明利用工件在端淬过程中测得的N个点温度曲线,结合傅利叶分析方法,可在测量工件温度数据的同时,获得固态相变潜热数据。对今后预测及模拟合金工件温度场及微观组织,提高其机械性能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传热学方法和合金端淬有限点温度曲线,计算由于固态相变所释放的潜热量。
背景技术
淬火是合金热处理的一道重要工序,通过调控冷却速率以控制工件的温度场、组织场和应力场,并尽可能减小由于不均匀场导致的残余应力及残余应变,使得工件达到相应的组织要求和性能要求,以提高金属工件质量。
因此,在合金材料热处理过程中,合适的冷却速率是获得合金材料所需性能组织的关键参数。由于合金材料组织性能与冷却速率呈非线性关系,对于新设计的合金材料,为了找到合金材料性能优异的冷却速率,通常需要开展大量的冷却试验及其相关测试。基于端淬冷却试验,使新型合金材料工件形成不均匀的温度场,即轴向方向的冷却速率不同。利用高通量的实验方法,可以通过一次试验在同一工件上获得一系列的冷却速率以及对应的组织结构。但如何获取工件轴向的冷却速率是实现新型合金材料组织性能高通量测试的关键,采取常用的在工件外表面安装热电偶获取温度的方式,所安装的热电偶数量有限,合金表面换热受多种因素影响,换热机理复杂,为了尽可能减少热电偶对工件温度分布的影响,应尽可能少安装热电偶。综合考虑,对端淬工件中温度场的数值模拟是获得工件不同位置冷却速率的有效方法。然而,合金材料中的固态相变潜热是其温度场数值模拟过程中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着端淬工件中的温度分布。
目前合金固态相变潜热的测量以光或电子显微镜、差热分析(DTA)、差扫描量热法(DSC)、同步加速器衍射或膨胀测量法等为主要研究方法,但这些技术都需要专门且非常昂贵的设备,且对受检测样品的尺寸有较多限制。
本方法利用工件在端淬过程中测得的N个点温度曲线,结合傅利叶分析方法,可在测量工件温度数据的同时,获得固态相变潜热数据。对今后预测及模拟合金工件温度场及微观组织,提高其机械性能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冷却曲线计算合金材料端淬过程中固态相变潜热的方法,为端淬工件温度场的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数据,进而为材料组织性能与冷速速率关系曲线的高通量测试提供数据支撑。
本发明一种基于合金端淬有限点温度曲线的相变潜热计算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获取端淬工件外侧N条冷却曲线
沿轴向在被测工件上布置N支热电偶,并记录下N个热电偶在被测工件上的位置;在端淬实验平台上对被测工件进行端淬实验,获取端淬实验N支热电偶所收集到的数据并依据所获取的数据得到N条冷却曲线;所述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步骤二 基于傅里叶分析方法,计算合金固态相变潜热量
1)确定工件初始状态下的比热容cpb、cpe;热扩散率αb、αe以及热导率λ;将获得的冷却速率曲线突起部分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作为相变开始的时间tb和结束的时间te;其中比热容cpb、cpe的单位均为J/kg·℃;热扩散率αb、αe的单位为m2/s;热导率λ的单位为w/kg·K;
2)对工件中间位置任意处的冷却曲线求一阶导数,获得冷却速率与温度的对应关系;结合相邻另外两处位置所测的冷却曲线,计算中间位置处的拉普拉斯算子
3)将初始相含量(f)设为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06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