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态制冷方案吸收瓶采样制冷和低温存储复合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169605.2 | 申请日: | 2019-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38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 发明(设计)人: | 苏琴;杨康奋;谭建新;李豪;朱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国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D11/00 | 分类号: | F25D11/00;F25D17/08;F25D19/00;F25D23/02;F25D23/06;F25D29/00;F25B1/00;G01N1/22;G01N1/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1161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态 制冷 方案 吸收 采样 低温 存储 复合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态制冷方案吸收瓶采样制冷和低温存储复合装置,包括:存储仓模组,所述存储仓模组用于存储吸收瓶;制冷机构,所述制冷机构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及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将气态冷媒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所述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所述冷凝器冷凝放热液化成为低温高压的液态冷媒,所述低温高压的液态冷媒在所述蒸发器中蒸发气化并吸热;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存储仓模组以气态物质为媒介进行热交换。本发明是一种方便操作、提高制冷效率、减少负重、降低能耗的气态制冷方案吸收瓶采样制冷和低温存储复合装置。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气态制冷方案大气样品采样和低温存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大气采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操作、提高制冷效率、减少负重、降低能耗的气态制冷方案吸收瓶采样制冷和低温存储复合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大气采样是指采集大气中污染物样品或受污染空气样品的方法,采集方法一类是使大量空气通过液体吸收剂或固体吸附剂,将大气中浓度较低的污染物富集起来,如抽气法、滤膜法。另一类是用容器(玻璃瓶、塑料袋等)采集含有污染物的空气。
当大气中被测组分浓度较低时,采用浓缩取样法,包括溶液吸收法、填充小柱采样法、低温冷凝法和滤料采样法,此法测得的为采样时间内大气中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大气采样要根据采样的目的和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样方式,确保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溶液吸收法是经常被用到的一种采样方法。当采用溶液吸收法时,根据环境空气、废气的现场采样要求,在采样的过程中,经常会对氮氧化物和碳氧化物等物质进行采样,比如对氮氧化物的采样,其在温度上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即是要求吸收液的温度在20±4℃。对样品的存储时间要求是需要对样品在低温、阴暗处存储:1、在存储的温度为30℃时,可以稳定存储8小时;2、在存储的温度为20℃时,可以稳定存储24小时;3、在0~4℃冷藏时,则至少可稳定存储3天。
由于考虑到,现场采样人员所采取到的空气样品,从采样现场到运回实验室,且考虑到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的工作一般都是安排的比较满的,因此很难保证样品会在24小时内被检验分析完成,如果超时了,则造成样品失效,检验和分析的数据不准的问题。因此为了确保符合现场采样的要求,样品需要在0~4℃冷藏,如此实验室工作人员有充分的时间对样品进行分析和检验。
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做法是:现场采样时,通过帕尔贴制冷的方式对吸收液的温度保持在20±4℃,在采样完成时,将吸收瓶转移到车载冰箱,通过车载冰箱对吸收瓶进行冷存储。但是车载冰箱的制冷方式,依然是通过帕尔贴制冷,帕尔贴制冷的效率低,而且很难做让温度保持在0~4℃的温度范围内。因此无论是在现场采样还是在采样完成之后对样品的冷藏,均是通过帕尔贴制冷以维持要求的温度条件的,帕尔贴制冷是无法保证所采得的样品是符合技术要求的。而且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帕尔贴制冷的制冷功率非常低,制冷的效率非常低,能耗非常高,而环境空气采样地点大多在野外,需要携带移动电源到采样现场进行供电,对移动电源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既增加了采样人员在采样器材方面的负重,另外也带来更高的采样成本;二是车载冰箱并不是专业的环境采样设备,不能保证车载冰箱所用到的材料符合大气样品的存储要求;三是现有技术无法满足通过一个制冷存储装置,同时能够满足在采样和运输过程中均提供冷存储。
因此,亟需一种种方便操作、提高制冷效率、减少负重、降低能耗的气态制冷方案吸收瓶采样制冷和低温存储复合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操作、提高制冷效率、减少负重、降低能耗的气态制冷方案吸收瓶采样制冷和低温存储复合装置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气态制冷方案吸收瓶采样制冷和低温存储复合装置,包括:
存储仓模组,所述存储仓模组用于存储吸收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国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国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96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