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67816.2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1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凌志成;杨治国;李林涛;刘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马慧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分类号: | B60R11/00;B60R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谭玲玲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 结构 具有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了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本发明的安装结构用于将目标物体固定在安装基体上,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用于与目标物体连接的安装部;安装座上设有固定结构,以通过固定结构将安装座与安装基体连接;安装座上设有用于供线束穿过的第一穿线口,以使由安装基体穿出的线束穿过第一穿线口设置;防护壳,防护壳设置在安装座远离安装基体的一侧,以通过防护壳对第一穿线口进行遮挡;安装部位于防护壳外部;安装座的一部分插入防护壳的内部,安装座远离安装基体的一面设有避让槽,以通过避让槽对防护壳的边缘进行避让。本发明的安装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安装结构无法实现对穿线位置进行有效的防水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车辆的功能不断地拓展,车辆上需要安装的设备也越来越多。
例如,在智能驾驶车辆的外侧,常常需要安装雷达、传感器、相机等设备,在对这些工作设备进行安装时,需要涉及到对设备的固定和穿线,现有的用于将工作设备安装到车体上的安装结构要么没有穿线防水结构,要么仅使用挡水壳对雨水进行遮挡,防水效果差。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安装结构存在无法实现对穿线位置进行有效的防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安装结构无法实现对穿线位置进行有效的防水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安装结构,用于将目标物体固定在安装基体上,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用于与目标物体连接的安装部;安装座上设有固定结构,以通过固定结构将安装座与安装基体连接;安装座上设有用于供线束穿过的第一穿线口,以使由安装基体穿出的线束穿过第一穿线口设置;防护壳,防护壳设置在安装座远离安装基体的一侧,以通过防护壳对第一穿线口进行遮挡;安装部位于防护壳外部;安装座的一部分插入防护壳的内部,安装座远离安装基体的一面设有避让槽,以通过避让槽对防护壳的边缘进行避让。
进一步地,安装座上设有加强筋,加强筋设置在避让槽内,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避让槽的相对的两个槽壁连接;防护壳设有避让口,当防护壳安装在安装座上时,加强筋的至少部分嵌入避让口内。
进一步地,安装座上设有第一卡槽,防护壳上设有第二卡槽;当防护壳安装在安装座上时,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相互配合以卡紧线束的表面。
进一步地,安装座上设有集水凹槽,集水凹槽设置在第一卡槽与第一穿线口之间。
进一步地,安装座上设有排水孔,排水孔与集水凹槽连通,以通过排水孔将集水凹槽内的水排出至防护壳的外部。
进一步地,安装座上设有凸起部,凸起部设置在安装座的主体部分远离安装基体的一面,第一穿线口延伸至凸起部远离安装基体的一面。
进一步地,线束为气管,气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第一管段的第一端与供气部件连接,第二管段的第一端与目标物体连接;安装结构包括套件,套件内部具有空腔,套件套设在凸起部的外侧设置;套件远离安装座的一端设有开孔,开孔用于安装快插接头,以通过快插接头将第一管段的第二端与第二管段的第二端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防护壳上设有用于供线束穿过的第二穿线口,第二穿线口沿安装座插入防护壳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二穿线口延伸至防护壳靠近安装座的一侧的边缘。
进一步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孔,固定孔贯穿安装座设置,以通过穿设在固定孔内的第一紧固件将安装座固定在安装基体上;和/或,固定结构包括加固件,加固件与安装座间隔设置,加固件与安装座之间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加固件用于设置在安装基体远离安装座的一侧,以通过拧紧第二紧固件使加固件和安装座夹持住安装基体,以对安装座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安装座上设有扎线孔,以通过穿设在扎线孔内的扎带将线束固定在安装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马慧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马慧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78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