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肿瘤靶向的水溶性荧光探针、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67575.1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45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孙汉文;孙婉;李威;宋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C07D487/04;G01N21/64;A61K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灵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6 | 代理人: | 答竹君 |
地址: | 25302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肿瘤 靶向 水溶性 荧光 探针 合成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水溶性ATP探针1,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结构如下图所示: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性ATP探针1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方法以吡咯并吡咯二酮衍生物为原料,通过铜(I)催化的“click”反应将带正电的炔丙基[12]aneN3基团引入到骨架中合成荧光探针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溶性ATP探针1的合成方法,所述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对溴苯腈与琥珀酸二异丙酯在叔戊醇钠和三氯化铁的作用下生成溴代吡咯并吡咯二酮;
第二步:溴代吡咯并吡咯二酮与1,6-二溴己烷在叔丁醇钾的作用下,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化合物2;
第三步:化合物2与4-硼酸三苯胺在四三苯基膦钯的作用下发生Suzuki偶联反应,生成化合物3;
第四步:化合物3与叠氮化钠反应生成化合物4;
第五步:化合物4与Boc酸酐保护的炔丙基[12]aneN3在溴化亚铜作用下发生click反应,利用柱层析法进行分离后,生成化合物5;
第六步:化合物5在盐酸乙酸乙酯溶液中脱去Boc酸酐,得到荧光探针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溶性ATP探针1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金属钠溶于叔戊醇中,加入催化量的FeCl3,90℃反应2h,冷却至50℃,加入对溴苯甲腈,继续加热至90℃后,逐滴加入丁二酸二异戊酯,加热搅拌24h,冷却至50℃,加入乙酸,在120℃回流30min,冷却至室温,抽滤,滤饼用热水热甲醇洗涤数次,得到溴代吡咯并吡咯二酮;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溴代吡咯并吡咯二酮,叔丁醇钾,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热到60℃,缓慢加入1,6-二溴己烷,反应24h,浓缩有机相,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2;
第三步:将化合物2,4-硼酸三苯胺,四三苯基膦钯,碳酸钾水溶液加入四氢呋喃中,氩气保护下,回流24h,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3;
第四步:将化合物3,NaN3加入到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中,氩气保护下80℃搅拌24h,反应结束后,不断加入乙醇直至大量固体析出,得到化合物4;
第五步:将化合物4,炔丙基[12]aneN3,溴化亚铜加入到二氯甲烷中,50℃回流搅拌12h。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5;
第六步:将化合物5加入到盐酸乙酸乙酯溶液中,室温搅拌2h,抽滤,乙醚洗涤得到荧光探针1。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探针1在ATP荧光检测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荧光探针1在ATP荧光检测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ATP荧光探针1应用于体外ATP的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荧光探针1在ATP荧光检测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ATP荧光探针1应用于细胞和活体中ATP的检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荧光探针1在ATP荧光检测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ATP荧光探针1应用于活体肿瘤部位ATP的监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州学院,未经德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757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