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炼钢粉尘资源回收过程中铅锌氯化物分离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166868.8 | 申请日: | 2019-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8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 发明(设计)人: | 栗克建;朱茜;李艳;董季玲;曹鹏军;朱光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 主分类号: | C22B7/02 | 分类号: | C22B7/02;C22B13/02;C22B19/16;C22B19/30 |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姚坤 |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炼钢 粉尘 资源 回收 过程 中铅锌 氯化物 分离 方法 | ||
1.一种炼钢粉尘资源回收过程中铅锌氯化物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将含有氯化铅和氯化锌的气态混合体引入水平分离管(1),该水平分离管(1)为圆管,向所述水平分离管(1)内通风,控制所述水平分离管(1)出口端的风速为v1;
步骤二、在所述水平分离管(1)的出口端水平设置温控管,该温控管与所述水平分离管(1)同心设置,该温控管为圆管,该温控管的内径为D1,该温控管包括靠近所述水平分离管出口端的高温段(21)和远离所述水平分离管出口端的低温段(22),所述高温段(21)的轴向长度为L1,所述低温段(22)的轴向长度为L2;
L1:D1=1~3:1;
L2:D1=1~2:1;
L1/v1=0.2~1s;
控制所述高温段(21)的温度为400~450℃,控制所述低温段(22)的温度为250~300℃;
步骤三、在所述高温段(21)和低温段(22)的正下方分别设置接料斗(4),将所述接料斗(4)的开口端分别与所述温控管连通,从而在高温段(21)的接料斗(4)内收集得到氯化铅,在低温段(22)的接料斗(4)内收集得到氯化锌;
在所述高温段(21)和低温段(22)的正上方分别设置冷风管(3),所述冷风管(3)竖向设置,所述冷风管(3)的下端为冷风出口,将所述冷风管(3)的下端与所述水平分离管(1)接通,所述冷风管(3)的出口风速为v2,通过调节所述冷风管(3)输入的冷风温度分别控制所述高温段(21)和低温段(22)的温度;
v1:v2=2~6:1;
L1/v1=0.2~0.6s;
所述高温段(21)的上游、以及所述低温段(22)的上游分别与所述冷风管(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炼钢粉尘资源回收过程中铅锌氯化物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温段(21)和低温段(22)之间设有过渡段(23),该过渡段(23)的轴向长度为L3;
L3:D1=0.3~0.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炼钢粉尘资源回收过程中铅锌氯化物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控管的内径D1=0.6~0.8m;
所述高温段(21)的轴向长度L1=1.2~1.5m;
所述低温段(22)的轴向长度L2=0.8~1m;
所述过渡段(23)的轴向长度L3=0.25~0.28m;
所述水平分离管(1)出口端的风速v1=4~6m/s;
所述冷风管(3)出口风速v2=1~1.5m/s。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炼钢粉尘资源回收过程中铅锌氯化物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平分离管(1)内靠近其出风口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在所述高温段(21)内靠近其上下游端口处分别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在所述过渡段(23)内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在所述低温段(22)内靠近其上下游端口处分别设有第五温度传感器和第六温度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686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质检测取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土壤检测用取样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