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制拼装叠合板构造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66641.3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3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郑辉;易翔;汪建群;曹磊;马永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12 | 分类号: | E01D19/1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杨千寻;冯振宁 |
地址: | 41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拼装 叠合 构造 | ||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预制拼装叠合板构造,包括叠设的预制底板和现浇顶板,预制底板由多块正梯形板和倒梯形板依次匹配衔接而成,正梯形板宽度方向边缘斜面与倒梯形板宽度方向边缘斜面适配。预制底板由正梯形板和倒梯形板通过边缘斜面拼装而成,可最大限度压缩传统节段拼装板之间的缝隙,预制桥面板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将使边缘斜面接缝间的接触愈加紧密,受力性能更好;剪力齿和剪力齿状结构末端为可传递剪力的“牛腿部”,使预制的正梯形板和倒梯形板间需要传递的拉力转化成接缝处齿块间传递的剪力,进而使相邻梯形板接缝断面可相互传递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预制拼装叠合板构造。
背景技术
现有的混凝土桥面板施工技术,一般采用现浇板或者传统叠合板方案。
现浇方案是通过在桥梁主梁上搭设模板,再绑扎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这种方法施工速度慢,模板安装、拆除费时费力,现场浇筑混凝土质量不好保证。
传统叠合板方案是将板设计成上下两层的结构,下层一般采用预制板,施工过程中先将预制板搭设在桥梁主梁上,再在预制板上浇筑混凝土,通过在两层板之间设置剪力键或者钢筋使上下两层形成一个整体。该方案可节省现场搭设模板的时间,但下层预制板的板与板之间相对独立,不能传递荷载,导致传统叠合板一般自重较大。
此外,桥梁在进行桥面板铺装时,需要架设支架、设置模板来支撑混凝土,这种方法耗时、费力,特别是箱型梁在拆模板时,特别费事费力;在跨线桥梁上铺装桥面板时,支架会妨碍下面路线的通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承受拉力的预制拼装叠合板构造。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预制拼装叠合板构造,包括叠设的预制底板和现浇顶板,预制底板由多块正梯形板和倒梯形板依次匹配衔接而成,正梯形板宽度方向边缘斜面与倒梯形板宽度方向边缘斜面适配。
进一步地,预制底板上正梯形板、倒梯形板的同一侧边缘斜面均伸出有剪力齿,另一侧边缘斜面均开设有与剪力齿设置位置匹配的内凹齿,正梯形板和倒梯形板之间的剪力齿与内凹齿可无缝对接,且对接后正梯形板和倒梯形板长度方向平齐。
更进一步地,剪力齿横截面呈喇叭形、三角形或T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更进一步地,剪力齿内布设加强筋;正梯形板和倒梯形板在开设内凹齿的边缘斜面上形成的剪力齿状结构内布设有加强筋。
再进一步地,加强筋为沿剪力齿、剪力齿状结构轮廓围合设置的钢筋和/或由贴合剪力齿齿面、剪力齿状结构齿面设置的钢板及与钢板连接的加强块形成的T型结构。
还进一步地,钢筋和T型结构的设置量根据预制底梁所需承受的拉力大小确定。
进一步地,正梯形板、倒梯形板在分别与现浇顶板接合的表面上开设有至少一条卡槽。
更进一步地,卡槽贯穿正梯形板、倒梯形板长度方向且与长度方向平行。
再进一步地,卡槽深度小于5mm、宽度小于10mm。
还进一步地,正梯形板、倒梯形板上相邻卡槽之间的间距为10~5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预制底板由正梯形板和倒梯形板通过边缘斜面拼装而成,可最大限度压缩传统节段拼装板之间的缝隙,预制桥面板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将使边缘斜面接缝间的接触愈加紧密,受力性能更好;
2)剪力齿和剪力齿状结构末端为可传递剪力的“牛腿部”,使预制的正梯形板和倒梯形板间需要传递的拉力转化成接缝处齿块间传递的剪力,进而使相邻梯形板接缝断面可相互传递拉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大学,未经湖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66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