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积液球阀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66024.3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5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良辉;王茂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海格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22 | 分类号: | F16K11/22;F16K5/06;F16K5/08;F16K1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郑博文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积液 球阀 | ||
本发明涉及球阀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防积液球阀,包括阀体、球芯与阀杆,所述球芯上开设有能够连通进液口与出液口的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下端设置有向下贯穿球芯的排液孔,所述阀体下端设置有与排液孔连通的排液腔,所述排液腔内设置有能够沿阀杆的长度方向运动的密封杆,所述密封杆靠近球芯的一端设置有能够将排液孔封堵的密封塞。当控制阀杆带动球芯转动隔断流体通道后,通过控制密封杆沿阀杆的轴心线向下运动,驱动密封塞打开排液孔,从而使流体通道内残留的液体能够通过排液孔向下进入排液腔中,避免液体长期停留在流体通道内导致细菌滋生出现变质,防止球阀打开后变质的液体混入新的液体中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球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积液球阀。
背景技术
球阀,启闭件为球体,由阀杆带动,并绕球阀轴线作旋转运动的阀门,其亦可用于流体的调节与控制。
目前,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3823117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无积液球阀,包括阀体、钢球、阀杆组件与一对球垫;钢球内开有一个与进水和出水相同的通孔;位于钢球两侧的球垫合实后将钢球完全包裹起来,使得钢球在开启或关闭时,钢球的通孔始终与球垫的半圆形腔体的侧壁接触,从而有效避免液体流入钢球与阀体之间、阀杆组件与钢球之间的空隙中,避免残叶积存。
然而钢球在转动关闭时,钢球上的通孔内却会有积液残留,当球阀应用于食品、制药、饮用水等行业时,若是球阀关闭时间较长,则会导致残留在在钢球内的积液滋生细菌,从而在球阀开启后混入新的液体中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积液球阀,具有能够减少球阀内积液残留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防积液球阀,包括阀体、球芯与阀杆,所述阀体内设置有球形腔,所述阀体两端设置有连通球形腔的进液口与出液口;所述球芯转动连接于球形腔内,且球芯上开设有能够连通进液口与出液口的流体通道;所述阀杆一端连接在球芯上、另一端向上贯穿阀体并与阀体转动连接;所述流体通道的下端沿阀杆的轴心线设置有向下贯穿球芯的排液孔,所述阀体下端设置有与排液孔连通的排液腔,所述排液腔内设置有能够沿阀杆的长度方向运动的密封杆,所述密封杆靠近球芯的一端设置有能够将排液孔封堵的密封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控制阀杆带动球芯转动隔断流体通道后,通过控制密封杆沿阀杆的轴心线向下运动,驱动密封塞打开排液孔,从而使流体通道内残留的液体能够通过排液孔向下进入排液腔中,避免液体长期停留在流体通道内导致细菌滋生出现变质,防止球阀打开后变质的液体混入新的液体中影响产品质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杆沿阀杆的轴心线贯穿排液腔并与阀体螺纹连接;所述密封杆穿出阀体的端部设置有呈六边形的转动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转动头便于操作人员控制密封杆转动,从而利用螺纹使密封杆向上推动密封塞对排液孔进行封堵。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塞与密封杆之间沿阀杆的轴心线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密封杆与密封塞之间能够沿轴心线发生相对转动,防止球芯转动时带动密封塞与密封杆转动,导致密封杆沿螺纹向下运动使密封塞与排液孔之间出现泄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液腔的底部设置有朝径向一侧贯穿阀体的出液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出液孔能够将流进排液腔内的液体导出到收集装置中进行再次利用,减少成本损耗;且还能够将出液孔作为添加剂加入口,用于往流体通道内加入液体添加剂,只需计算好排液腔的容量,往出液孔内注入一定量的液状添加剂,直至液状的添加剂灌满排液腔并通过排液孔向上进入流体通道内,此时再控制密封杆向上运动,利用密封塞将排液孔封堵,则当球芯转动使流体通道连通两端的进液口与出液口时,即可使流体通道内的添加剂混合到管道内的液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海格阀门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海格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60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