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Harris分布的结构面剪切损伤本构模型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65946.2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7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林杭;谢世杰;陈怡帆;雷大星;曹日红;雍睿;杨横涛;杜时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24 | 分类号: | G01N3/24;G01N3/06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周咏;林毓俊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harris 分布 结构 剪切 损伤 模型 方法 | ||
1.一种改进Harris分布的结构面剪切损伤本构模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由损伤统计理论,基于改进Harris分布表示岩石微元体的强度统计分布,推导出岩石结构面损伤变量D的表达式,该表达式中含有模型参数a和b;
S2、根据典型峰值剪断型结构面剪切变形曲线变形特性,确定损伤起始阶段,根据岩石材料受荷损伤由损伤与未损伤两部分共同承担外部载荷,结合步骤S1中岩石结构面损伤变量D,建立剪切作用下结构面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
S3、确定结构面直剪试验变形参量与S2步骤建立的结构面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模型参数a,b之间的理论关系表达式;
S2步骤,建立剪切作用下结构面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根据典型峰值剪断型结构面剪切变形曲线,可得知峰值剪切型曲线的剪切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①线弹性阶段,②峰前软化阶段,③峰后软化阶段,④残余应力阶段;所建立的模型应该体现出剪切变形全过程中的四个完整的阶段;
S2.2、对受载荷的结构面剪切面积A而言,存在以下关系:
A=Au+Ad (3)
其中:Ad为损伤发生后损伤区域面积,Au是对应的没有损伤的区域的面积;
则此时损伤变量D亦可以表示为:
其中:D为0~1的损伤变量,表示岩石材料从未损坏到完全损坏的损伤状态;
S2.3、由沿剪切方向的静力平衡可知,剪切面上的剪力由损伤部分与未损伤部分共同承担,即:
τA=τuAu+τdAd (5)
其中:τ为表观剪切应力,τu为有效剪切应力,τd为受损部分承担的剪切应力;
将式(3)和式(4)代入式(5)可得本构关系:
τ=τu(1-D)+τdD (6)
S2.4、根据S2.1步骤中的典型峰值剪断型结构面剪切变形曲线的4个阶段特征:当达到完全损伤状态时即D=1,此时由式(6)可知τ=τd;显然在进入残余应力阶段时达到完全损伤,此时剪切应力τ=τresidual,将τresidual简记为τr,即τd=τr;而在线弹性阶段,可以认为微元服从弹性定律,外部载荷全部由未损伤部分承担,即线弹性段与峰前软化段的分界点—屈服点是损伤起始点,此时τ=τu=ksu,其中ks为剪切应力-剪切位移曲线的线弹性段斜率即剪切刚度,u为剪切位移;将代入式(6)可得:
τ=ksu(1-D)+τrD (7)
结合S1步骤中岩石结构面损伤变量D的表达式,将式(2)带入式(7)可得:
其中:u为剪切位移,ks为剪切刚度;τr为残余剪切应力;
此时,模型求解的关键在于确定岩石微元强度Fa,经典的M-C准则适用于岩石材料,采用M-C准则确定强度分布参数:
Fa=τu-(σntanψy+cy) (9)
其中:ψy、cy分别为屈服阶段的内摩擦角和内聚力,σn为法向应力;
σntanψy+cy即为屈服剪切应力τyield,而作为线弹性段与峰前软化阶段的分界点,屈服剪切应力τyield也可以用剪切刚度ks与屈服剪切位移uyield表示为:
τyield=ksuyield (10)
在线弹性阶段,外部载荷全部由未损伤部分承担,此时τ=τu=ksu,因此,损伤变量D可以表示为:
为便于简化,将屈服剪切应力τyield、屈服剪切位移uyield、峰值剪切应力τpeak、峰值剪切位移upeak、残余剪切应力τresidual分别简写为:τy、uy、τp、up、τr;则将式(11)带入式(8)可得建立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为:
其中a、b为模型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594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