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电流冠簧插孔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64321.4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97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蔡宗明;杨磊;刘坤杰;汪智超;李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中探探针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1 | 分类号: | H01R13/11;H01R13/40;H01R13/627;H01R13/629 |
代理公司: | 44202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艳美;毛伟碧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端环 冠簧 端环 内筒 抱紧 插针 簧片 外筒 冠簧插孔 大电流 紧贴 腰形结构 抱紧力 内侧壁 内筒体 振荡 插拔 断开 断口 对插 内凹 首尾 松脱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电流冠簧插孔,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筒、内筒及冠簧,冠簧包括前端环、后端环及连接于前端环与后端环之间的簧片,前端环及后端环开设有使其首尾呈断开设置的断口,簧片沿前端环的周向呈间隔开的设置,所有簧片朝向外筒的中心线内凹以围出一腰形结构,内筒紧贴冠簧,前端环及后端环紧贴外筒的内侧壁,内筒恒具有抱紧冠簧的趋势。与现有技术相比,插针进来后,内筒抱紧冠簧,冠簧又抱紧插针,从而增强了对插针的抱紧力,从而令插针不易松脱,尤其适用于振荡的场合中;除此之外,借助内筒体的该趋势,大大增加了本发明大电流冠簧插孔的插拔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电流冠簧插孔。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文的进步,电连接器的应用日益增多,进而对电连接器的性能及技术含量要求越来越高,电连接器除了满足一般的性能要求外,特别重要的要求是电连接器必须达到接触良好,工作可靠、维护方便,其工作可靠与否直接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冠簧插孔是电连接器(即接插件)产品上使用的一种插孔组件。
现有的冠簧插孔包括冠簧、外筒及位于冠簧与外筒之间的内筒,冠簧位于内筒内,冠簧的前端具有卡接于内筒前端的翻边,内筒与冠簧的簧片具有间隙。该种冠簧插孔具有冠簧组装便捷、插拔力小的优点。但是内筒与冠簧的间隙造成了插针插入后仅仅由冠簧提供抱紧力,故该种冠簧插孔的抱紧力小,尤其在振荡的场合中容易使得插针松脱而发生拉弧。另外,该种冠簧插孔还具有插拔寿命短的缺陷。
因此,急需要一种抱紧力大、插拔寿命长的大电流冠簧插孔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抱紧力大、插拔寿命长的大电流冠簧插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大电流冠簧插孔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筒、内筒及冠簧,所述冠簧包括前端环、后端环及连接于所述前端环与后端环之间的簧片,所述前端环及所述后端环各自开设有使其首尾呈断开设置的断口,所述簧片沿所述前端环的周向呈间隔开的设置,所有所述簧片朝向所述外筒的中心线内凹以围出一腰形结构,所述内筒紧贴所述冠簧,所述前端环及所述后端环紧贴所述外筒的内侧壁,所述内筒恒具有抱紧所述冠簧的趋势。
较佳地,所述内筒开设有使其首尾呈断开设置的断开口。
较佳地,所述断口与所述断开口呈错位设置。
较佳地,所述内筒的前端及后端为外侧面齐平的环形结构。
较佳地,所述内筒为腰形筒结构。
较佳地,所述冠簧为具有高导电率的弹性结构,所述内筒为具有高屈服强度的弹性结构。
较佳地,所述前端环包括外翻的第一翻边结构,所述后端环包括外翻的第二翻边结构,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卡接于所述内筒的前端并与所述外筒的内侧壁接触,所述第二翻边结构卡接于所述内筒的后端并与所述所述外筒的内侧壁接触。
较佳地,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开设有若干个朝后设置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沿所述前端环的周向呈间隔开的设置;所述第二翻边结构开设有若干个朝前设置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后端环的周向呈间隔开的设置。
较佳地,所述外筒包括外筒主体、分别贯穿所述外筒主体的前端面及后端面的安装孔,两所述安装孔互不连通。
较佳地,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孔及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的交接处形成阶梯结构,所述内筒及所述冠簧内置于所述第一孔内并承载于所述阶梯结构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中探探针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中探探针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43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变换插孔角度的插座
- 下一篇:一种电源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