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厨余堆肥智能监测调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63559.5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6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袁增伟;张诗文;王婷;盛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C05F9/02;C05F9/04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卢颖 |
地址: | 211200 江苏省南京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堆肥 智能 监测 调控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厨余堆肥智能监测调控系统,所述的系统包括远程监控系统和智能调控系统;远程监测系统包括监测模块、服务器模块和客户端模块;智能调控系统包括控制模块、调节模块和反馈模块;远程监测系统和智能调控系统各个节点构成人工神经网络;服务器模块、控制模块、调节模块和反馈模块构成控制中心。本发明的厨余堆肥智能监测调控系统,能够远程监控厨余堆肥的状态,实现堆肥全过程统一管理和控制,能及时发现堆肥参数异常情况并加以自动调节,使得操作更加灵活方便,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确保了厨余堆肥的高效性。系统可以通过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学习,自我调整厨余堆肥最优参数,使得厨余堆肥智能监测调控系统更加精细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厨余垃圾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厨余堆肥智能监测调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厨余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加,其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侵占土地、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传播疾病等也日益引起重视。近年来,好氧堆肥化处理因其简便、易行、可持续等特点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成为厨余垃圾等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利用的重要途径。好氧堆肥是在一定的人工条件下,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好氧微生物以及人工培养的工程菌等对废物进行吸收、氧化以及分解过程,有控制的促进可降解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过程。
目前,在复杂的堆肥过程中,堆肥内部的生化反应等状况多凭经验判断,或限于目前监测装置水平及其适用性,往往不能及时有效监测内部的温度、氧气、含水率、C/N比等影响微生物生长、废物分解和堆肥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从而加以控制。因此,如何实时准确监测堆肥状态及其各个关键参数的变化,快速响应自动调节保持堆肥的最佳条件,最大程度提高堆肥的腐殖化效率、优化堆肥工艺、缩短堆肥周期、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是好氧堆肥技术亟待解决和加以推广的关键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厨余堆肥参数、状态监测技术的不足,无法调节厨余堆肥保持最佳堆肥条件,最大程度提高堆肥效率和质量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厨余堆肥智能监测调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实现实时监控、系统化管理厨余垃圾堆肥全过程,确保厨余堆肥的高效性,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厨余堆肥智能监测调控系统,包括远程监测系统和智能调控系统;所述的远程监测系统包括监测模块、服务器模块和客户端模块;所述的智能调控系统包括控制模块、调节模块和反馈模块;所述的远程监测系统和智能调控系统各个节点构成人工神经网络;所述的服务器模块、控制模块、调节模块和反馈模块构成控制中心。
所述的监测模块包括在线检测设备和通讯单元,所述在线检测设备包括红外传感器、pH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实时监测堆肥过程中的主要参数;所述的通讯单元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光纤通信模块、4G通信模块,用于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模块和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
所述服务器模块包括分析校验单元、存储单元、管理单元和预警单元,依赖并服务于厨余堆肥数据库及其模型;所述的分析校验单元用于将采集的监测数据与数据库预存的数据进行对比,获取堆肥状态数据的偏差;所述的存储单元为云端数据库,与服务器模块共同实现数据存储和更新;所述的管理单元用于将偏差的数据发送至各个模块,从而使系统发出预警和做出相应调节;所述的预警单元接收并处理管理单元的偏差数据,确定偏差范围是否需要进行预警信号的发出。
所述客户端模块包括设备终端、PC端和移动终端,所述客户端模块通过网络与服务器模块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连接信息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所述的信息输入端包括服务器模块和客户端模块;所述的信号输出端包括调节模块及其PLC控制组件。
所述调节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模块运行指令,触发堆肥设备上的PLC控制组件调节各个调节装置的开启情况和运行频率;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给料斗、加热器、鼓风机、滚筒筛、磁选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未经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35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包信息显示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石斛培养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