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夯土立方体试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63249.3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8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周铁钢;苏志凡;张再昱;王鑫;梁增飞;赵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26 | 分类号: | C04B28/26;G01N1/28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赵中霞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夯土 立方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夯土立方体试件的制备方法,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生土30~60份、砂子10~50份、石子10~50份、水泥2~10份、石灰2~10份、土壤固化剂1~5份、麻丝0.1~0.25份和水玻璃1~5份。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称取原料并拌合:按照配方量称取各原料,并依次投入搅拌机中进行拌合,拌合时间为7min,拌合后的混合料含水率控制在8%~12%;步骤二:夯筑立方体试件。本发明制备的夯土立方体试件相比于传统的夯土立方体试件,抗裂强度和抗压强度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夯土民居存在的主要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多种外掺料的夯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夯土建筑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夯土建筑的材料可以就地取材,易于施工,造价低廉,绿色环保和冬暖夏凉等特点。近年来,由于工业化速度加快,环境恶化较为严重,人们逐渐开始重视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在中国最为常见的建筑形式为混凝土和砖混结构,在建筑材料的加工及施工过程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破坏,大量的建筑垃圾难以处理,这使得夯土材料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
传统的夯土材料也存在很多的缺点,比如强度低和易开裂等问题。传统的夯土民居大多存在于我国的贫困农村地区,房屋在建造过程中,土料选取随意,不注意控制土料的含水率,夯筑工具落后,土料夯筑不够密实,这些施工的质量问题会使房屋安全性能显著降低。再者,夯土民房大多为村民自筹自建,没有经过完整的设计流程,农民安全意识淡薄,几乎没有任何抗震构造措施,房屋整体性较差。在历年的地震灾害中,夯土建筑的损毁情况远大于混凝土建筑,造成严重人员和财产损失。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性能夯土立方体试件及其制备方法,达到改善传统夯土民居建筑性能的目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性能夯土立方体试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原料包括生土,还包括砂子、石子、水泥、石灰、土壤固化剂、麻丝和水玻璃。
本发明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具体的,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生土30~60份、砂子10~50份、石子10~50份、水泥2~10份、石灰2~10份、土壤固化剂1~5份、麻丝0.1~0.25份和水玻璃1~5份。
具体的,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生土60份,砂子45份,石子45份,水泥10份,石灰5份,土壤固化剂1份,麻丝0.1份和水玻璃2份。
具体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原料并拌合:按照配方量称取各原料,并依次投入搅拌机中进行拌合,拌合时间为7min,拌合后的混合料含水率控制在8%~12%;
步骤二:夯筑立方体试件:将模板内侧刷油,使用钢直尺测量土料每次加入的高度,控制每一层的加料厚度为150mm;夯筑的过程为先由外到内使用“回”字形方式夯筑三遍,再使用S形方式夯筑三遍;待每层土料密实后,再次核对立方体试件厚度,保证每层为100mm;在夯筑完成后,需立即拆卸模板,将立方体试件放在阴凉通风处自然风干,避免阳光直射,防止试件内部温度和湿度分布不均匀,导致局部开裂,待其养护28天。
具体的,所述步骤二中的模板为长方体槽形结构的钢模具,模板内部尺寸长宽深为200mm×200mm×300mm,用刀片在模板内部200mm的高度处刻出标记;在夯筑过程中,将混合料夯到标记处即可停止。
具体的,所述的步骤二中,夯筑立方体试件的工具为气动夯锤。
一种高性能夯土立方体试件,采用所述的高性能夯土立方体试件的制备方法制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32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