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相位优化的并网逆变器锁相环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161644.8 | 申请日: | 2019-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94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 发明(设计)人: | 叶荣;唐雨晨;薛静玮;孟永庆;李凯凯;方国华;于建洋;潘茜茜;邹艺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40;H02J3/24;H02M7/48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钱莉;蔡学俊 |
| 地址: | 350003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相位 优化 并网 逆变器 锁相环 方法 | ||
1.一种基于相位优化的并网逆变器锁相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采样得到的三相电压信号ua,ub,uc经过Park变换,得到旋转坐标系下的和
步骤S2:对采用PID控制和积分控制得到角频率值ω1;
其中,kppll,kipll和kd分别为比例,积分和微分增益;
步骤S3:将所述角频率值ω1和初始角频率ω0进行求和并积分运算得到锁相环输出的相位值θ;
步骤S4:利用小信号dq阻抗分析求出考虑锁相环动态的并网逆变器输出阻抗,并通过奈奎斯特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
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建立主电路开环小信号模型;
步骤S42:进行并网逆变器小信号阻抗计算;通过奈奎斯特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
所述步骤S41的具体内容为:并网逆变器用式(5)描述:
其中uabc,iabc为PCC点电压和电流;Rf表示逆变器电阻,Lf表示逆变器电感;dabc为并网逆变器调制信号;Vdc为逆变侧电压;利用PO-PLL输出相位角,将等式(5)变换到dq坐标系得式(6);式中,ωs为电网角频率;
所述步骤S42的具体内容为:
并网逆变器采用锁相环与电网系统同步,并网逆变器的锁相环和反馈控制均在d-q坐标系中,因此电网系统存在两个dq坐标系,即系统dq坐标系和控制dq坐标系;在稳态情况下,控制dq坐标系与系统dq坐标系一致;当扰动出现时,两坐标系不在保持同步,存在一个定义为Δθ的夹角;通过矩阵TΔθ将系统d-q坐标系下的电压和电流转换到控制dq坐标系下的电压和电流通过TΔθ的逆变换,将控制d-q坐标系统的占空比转换到系统dq坐标系下的有如下关系式:
在稳态情况下,Δθ=0,式(8)写为:
式中,和Δθ为稳态值;
当扰动出现时,式(8)写为:
将式(10)化简比并忽略二阶小量得:
式中,和为扰动量;
相位优化锁相环小信号模型用式(12)表示:
将式(11)中第一个式子代入式(12),得
式中
将式(13)代入式(11),得到考虑PO-PLL的开环小信号模型:
式中
由式(14),得到考虑PO-PLL的开环小信号模型;
控制系统采用PQ控制,功率计算如式(15)所示;
将式(15)在稳态工作点附近进行线性化得:
式中
电流内环控制用式(17)表示:
式中
将式(17)在稳态工作点附近进行线性化得:
功率外环控制用式(19)表示:
式中,Pref表示有功功率参考值,Qref表示无功功率参考值,且:
将式(19)在稳态工作点附近进行线性化得:
结合式(16)、式(18)和式(20),得:
由式(14)和式(21),得到整个并网逆变器闭环小信号阻抗模型,并求出并网逆变器小信号输出阻抗:
根据电网阻抗Zs及并网逆变器小信号输出阻抗式(22),得到并网系统回比矩阵L,利用广义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通过判断并网系统回比矩阵特征值轨迹与复平面(-1,0)点的环绕关系判断系统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未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164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钻孔桩施工的泥浆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储藏室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