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生物可降解脑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61528.6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23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赵丹阳;史伟良;李红霞;王海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915 | 分类号: | A61F2/915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关慧贞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生物 降解 脑血管 支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医用生物可降解脑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首先设计脑血管支架,脑血管支架形状呈管型网状结构;整体由端部(1)、连接部分(2)和主体部分(3)组成,连接部分(2)连接着端部(1)和主体部分(3);其中,端部(1)是由3-4个端部大波形(a)结合相同数目的端部小波形(b)组成的支撑环,使端部(1)沿轴向上的长度尽可能的短,减小支架端部的弯曲刚度;主体部分(3)由3-4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都是由连续波浪形结构的连接单元(c)和独立阵列分布的支撑单元(d)组合而成,每个模块沿支架轴向设置;连接单元(c)的波浪形结构分为“U形”、“斜U形”、“V形”、“斜V形”、“Ω形”或“斜Ω形”;支撑单元(d)为“斜I形”、“S形”、“反S形”、“左弧形”、“右弧形”、“形”、“形”或“横置W形”形状;连接部分(2)形状为“斜I形”、“S形”或“反S形”,其数目与端部小波形(b)数目相同;
然后,制作脑血管支架,有两种制作方法,具体如下:
制作方法一:利用激光雕刻技术,按照端部(1)、连接部分(2)和主体部分(3)的设计形状分别对生物可降解金属微细管和记忆型合金微细管进行雕刻,制作出两种脑血管支架;
制作方法二:利用激光雕刻和焊接技术将生物可降解金属微细管和记忆型合金微细管进行组合,制成脑血管支架;先将已按设计雕刻好的生物可降解金属微细管支架的连接单元(c)与支撑单元(d)两者相连的弯曲部分(e)利用激光切割技术将其从整体上分离出来;再将已按设计雕刻好的对记忆型合金微细管支架的连接单元(c)与支撑单元(d)两者相连的弯曲部分(e)利用激光切割技术将其从整体分离出来;最后,利用激光焊接技术将与生物可降解金属微细管支架的分离部分形状相同的记忆型合金焊接到生物可降解金属微细管相应位置;利用激光焊接技术将端部(1)与连接部分(2)和主体部分(3)焊接成一个完整支架;这种由生物可降解金属和记忆型金属组合而成的支架具有一定生物可降解特性的同时,还具有一定自膨性。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生物可降解脑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支架制作时,支架整体材质可选用与人体相容性较好的可降解金属或聚合物,采用激光在等厚度的圆管上切割而成;支架制作时,当支撑单元(d)和连接单元(c)线性部分沿周向的长度大于等于其单元沿周向长度的1/2时,将端部(1)与连接部分(2)和主体部分(3)分开制造。
3.依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医用生物可降解脑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支架制作时,生物可降解脑血管支架的长度通过增加或减小轴向上支撑单元(d)数目及连接单元(c)波形数来调节;支架的长度在10~40mm之间,通过调整支撑单元(d)沿轴向的个数和连接单元(c)沿轴向“U形”结构的个数来满足设计要求;血管支架的直径范围为1.5~5mm,可通过调节连接部分(2)、支撑单元(d)、连接单元(c)沿周向的长度以及大波形(a)和小波形(b)开口大小,以满足不同直径的病变血管需求;血管支架厚度可统一设置,范围为0.06~0.2mm;或者是沿轴向呈正向分布设置,即两边厚度值小,中间厚度值大,其范围为0.06~0.2mm;血管支架宽度亦可统一设置,范围在0.06到0.2mm之间;亦或者是沿轴向呈正向分布设置,即两边宽度值小,中间宽度值大,其范围为0.06~0.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152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支架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用于固定胃肠植入物的装置